“量产”能否退紫砂“高烧”
发布时间 2011-11-12 浏览 50232 次
曰“曲壶”,既有曲水流长之意,又让人感到生活如歌,如此创意可谓匠心独具。成功作品的主题传达是意蕴与造型的自然融合而不是简单堆砌。

  又如一把四面酷似竹干的方壶,壶嘴壶把形似竹节,古朴挺拔之态让人想到翠竹的高洁品质,取名“高风亮节”是水到渠成的点睛之笔。哪怕仅仅模仿青铜方鼎、瓜果梨桃,作品壶也有它的主题诉求。前者可能意在呈现上古的威武雄奇之姿,后者传达作者的田园之爱,不像一般装饰性商品仅仅出于美化环境的装饰性考虑。

  史俊棠也认为,如今市场也存在一定“泡沫”问题。“价格到这个分上,买的不一定懂,懂的不一定买得起。同时,紫砂壶大师作品的高价位,造成大量仿冒作品入市,而没有一定紫砂壶艺术修养的人很难分辨。” 然而紫砂壶壶却不能走“量产”路线,“我们重点培育紫砂壶壶的品质,如果大规模量产就会使品质下降,也会造成仿冒品泛滥。”史俊棠表示。由于宜兴紫砂壶特有的原料和深厚的艺术传统,走“大师”之路应该是地方产业发展的主流,而产生一个大师的周期,通常在20年以上,这种供应稀少与收藏品投资需求的巨大反差,自然造成出自大师之手的紫砂壶精品价格扶摇直上,规模化量产会影响行业升级。

  作为作品的紫砂壶壶,它的最大魅力恰恰在于蕴藏多变的文化艺术元素,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信息。收藏的乐趣也体现在通过方寸之壶读出文化艺术的图景,读出作者的心曲。而这样用心交流寻来的壶,首先对收藏者来说是一份不能用价格衡量的财富,即使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珍藏;同时避免了商业诱惑的标准,也往往更具艺术含量。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