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红木家具行情火热 价
下一主题:福州漆器煮不烂 湘绣
印象中的竹篾盛器,除家家主妇都曾在手臂挎过的那种制作粗放的买菜篮外,就数饭篮、考篮、干果罐篮与饼盒篮较多见。饭篮:旧时家中储米饭馒头之器,通常被编制成碗状,配有篾盖和竹提梁。饭篮既可置放于桌几,也可凌空悬挂于吊钩上,以防鼠噬。因它又事关生存,被象征为生计,旧时宁波方言常将失业或被雇主解聘形象地喻作“饭篮吊起”,即断了生计之意。考篮:文人又称其为篾笈、箧格等,是古代学子上学和赶考时携用。其形以长方体居多,分成重叠的数格,或篮内分叠数层拦隔成多格,于内分置纸砚笔墨、诗书册卷等文房用品及佐读之物。罐篮:又称“篾罐”。
常见的为瓶罐状,无提梁,亦有编成各种动物瓜果状的,但属稀见。它在罐盖与腹腔内壁均粘贴有一层麻布,上髹数层白漆或清漆与外隔绝,盛物时可起密封防蠹防潮作用。饼盒篮:亦称“下饭篮”,用以盛食品、菜肴、点心等。通常为上下两格,也有重层多格。外形呈筒圆、方柱、六棱柱等形状。其扁平的竹片提梁上端常镶铆着雕纹刻花的各色黄铜环襻,两侧常见刻有花纹和物主的姓名或字号、店名及置办年份(图为民国丁丑年[1937年]夏然者置办的双层饼盒篮)。篮体用篾条编得密实无缝,有的还编织出各种纹饰和几何图案。篮体都漆成朱红或金黄色,做工十分考究。盒篮内可依层摆放盛有菜肴点心的盆盘碗碟。直至解放初期,上海的许多饭庄、酒楼、食府还常用它为客户送菜上门。
随着近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竹篾盛器在沪上人家不断的乔迁之喜中,被当作剩渣烂物纷纷抛弃。如今做工精美品相完好的清末民国与解放初期的旧竹篾盛器已不多见。它已成了民俗博物馆与民间收藏馆中的展品,海上茶餐馆内营造旧时氛围的陈设物;成了古玩店铺与藏品市场上被中外收藏家们逐觅追猎的对象;成了老上海人怀旧忆昔时,胸中那道难以弃舍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