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茶商论道
发布时间 2011-11-14 浏览 52357 次
泽丰和他的“天鹰王国”成为茶叶界独树一帜的奇葩。

  陈泽丰的铁观音产品,在1997年第一届国际保健膳食交流会上获得“优胜奖”,又先后被世界名优产品推荐中心评为“中国名优产品”。法国巴黎市长在2005年3月由广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前来天鹰名茶店品茗时,陈泽丰赠给巴黎市市长两斤铁观音,巴黎市长回国后转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品尝,受到了法国总统的赞赏。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陈泽丰又回来了。

  茶是产品 也是艺术品

  《南方企业家》:目前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上的茶商,大多以档口经营为主,很多都达不到规模化经营,有“茶商做不大”之说,你怎么看?

  陈泽丰:现在做茶叶生意的,大都是家族生意,所谓“利不到不为财”。茶行业的管理模式虽然很多,但都有漏洞,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目前没有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说直白些就是没有注重茶产品的品牌化,还以农产品的自然作坊为主,小富即安。茶叶也大多以一种农产品的形式在销售,这是一种浪费。茶是一种饮品,更是一件文化品、艺术品,要将文化与产业发展兼容,给茶产业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茶的市场档次和效益。

  其次,茶产品自身的损耗也是一个难以克服的特征,比如铁观音就是一种极易碎的产品,目前茶叶的损耗还没有一个具体衡量标准和数字。

  《南方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天鹰公司应该如何完善自己的管理模式?

  陈泽丰:现在公司的燃眉之急是要把总部的经营搞好,我们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抓产品的质量,打造产品的知名度,只有茶叶产品的质量过硬,才可能在竞争中赢得消费者。所谓“富润屋,德润身,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就是这个道理。诚信与货真,是经营成败的关键,不能马虎。

  目前茶行业要学习的模式很多,凉茶的管理营销模式也可以值得我们借鉴。

  《南方企业家》:那你有没有考虑采取措施吸引加盟商?

  陈泽丰:这其中的关键是加盟商的实力问题,如果加盟商没有一定实力来支撑经营,就会破坏茶叶产品已经取得的市场的公认度。打出牌子并不难,但要创出名牌,保持名牌,那就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南方企业家》:品牌经营至关重要,但市场空间也是制胜的关键,现在华南的茶叶市场还有多大的市场份额?

  陈泽丰:现在的茶叶市场还远没有达到饱和,但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现在大家都还停留在散装经营阶段,就像卖大米一样,既竞争又难以竞争。因此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茶品的经营,使茶叶产品向系列化方向发展。我们计划在今年6月份将产品发展为人民大会堂的指定用茶,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南方企业家》: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陈泽丰:在公司方面,我打算在今年请一两个职业经理人,帮助公司实现稳步发展。由于茶叶公司涉及的方面太多,就像一个螃蟹,没有足够的脚,爬行起来是很困难的。

  我个人的任务主要是要提升,多学习,我们的产业已经开始同国际接轨,没有练好内功是不行的。

  高国河:

  做茶具行业中的“国美”高国河不是茶商,因为他不卖茶;高国河又是茶商,因为他经营茶具。茶与茶具,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

  在广州芳村区洞企石路博新茶业的二楼里,高国河正襟危坐于办公室圆桌前,身着翻领白衬衫,丝丝黑发很整齐地梳向两边,神采奕奕。据同行称,高国河的茶具生意可以在整个东亚位列三甲,拿这事向他求证,他的回答也毫不含糊,“没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这样一个爽快人。”

  憾事与财富

  高国河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商业自觉和道义担当,他有幽默感,能讲轻松的小段子,但当谈到以往的经历时,这个喜欢以轻松和不动声色的调侃示人的青年,忽然中断了自己的流利表达,闭着嘴唇,目光投向他处,严肃着,沉默不语,眼睛里似乎有泪光闪现。

  “我的经历挺奇特的,没读过多少书,却作过老师。”令记者惊奇的不是少读书的高国河能成为老师,而是当年他只有十几岁。“我父亲去世得早,我和哥哥又都在读书,全家只靠母亲一个人支撑,日子很艰难,一年的收入只能供一个人读书。”当时他算过一笔帐,“我读初中,哥哥读高二,显然是哥哥读下去更划算,于是我就退了下来。”高国河的父亲生前是村里的干部,他敢为乡亲们的事跟市里领导吹胡子拍桌子,人缘极好,大家都想方设法帮助高国河,加上他聪明勤奋,于是高国河就在当地的一所小学里担任民办教师。“月工资180元,不多,但也足够了。”

  读书少确实是一件憾事,但年少时坎坷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投身于茶具贸易领域的高国河,干起事来极富自信,开拓市场也是雷厉风行,这归功于逆境中磨练出来的性格。

  高国河不仅在茶具的经营方面很有一套,还十分善于主动控制谈话气氛。一个问题聊完,他就从回忆状态中走出来,笑笑:“我答完了,满意吗?下一个问题。”

  茶具也可连锁经营

  《南方企业家》:您经营的是茶具,茶具与茶是相通的,您应该属于茶商的范畴吧?

  高国河:这是一定的,就拿饮茶来说,泡茶、喝茶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雅事,更是生活艺术和生活享受。茶具则是从泡茶、饮茶中衍生出来的,如今也成为一种艺术。饮茶时一边赏茶具、论茶具,一边品香更是一种雅趣。茶具是孕育茶香的摇篮,好茶具泡好茶更能让品茶的艺术境界大加提升。你能认为我不是茶商么?

  《南方企业家》:泡茶、喝茶离不开茶具,但将茶具作为一种商品,它与茶叶还是密不可分吗?

  高国河:这其中存在着南北方的差异,在南方,由其是华南,在饮功夫茶时,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在北方,人们喝茶时大多就是抓一把茶叶放在水杯里,倒上开水就可以了。可以说在南方联系得更紧密一些。

  但现在的情况也有所变化,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作市场调研时,有些消费者对我说过,他们并不习惯喝功夫茶,但如果要接待华南的亲友客人,整套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茶具功用不仅如此,如今的茶具各具特色,作为一种工艺品、装饰品,它完全可以独立存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也认同了这一点。

  《南方企业家》:中国的茶具市场有多大?

  高国河:从茶具在市场上的消费程度来看,广东、福建两省比较普及,大概有70%的市场配额和消费意识。比较而言,华东地区的消费意识还比较薄弱,从每年举办茶博览会的参加人数上,是可以看得到的;东北、华北整体的消费意识还偏低,仅属于发展阶段,同华南没办法比较。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作过调查,以陕西、甘肃为首的西北,市场占有率还不到两成。

  整体来看中国的茶具市场,地区差异很大,但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南方企业家》:华南有70%的市场配额和消费群体,那么华南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如何?

  高国河:从行业分析的角度看,广东市场比较成熟,竞争反而不激烈。经营茶具的毛利率只有10%,虽然利润比较低,但都是零风险。在广东,现在还没有哪家茶具公司有能力消化这么大的市场,一个是整体实力问题,另一个就是利润因素。

  《南方企业家》:作为一个茶具经营商,您认为应该如何突破这种局面?

  高国河:就目前而言,要实现突破,一定要改变意识,要规范化经营,而且市场也有待整合。当然,要实现突破需要大家一起去思考,去探索,我们需要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从行业的包装角度来讲,目前大家所作的都不成熟。以前行业内比较浮躁,有些人以“三等的质量,一等的包装”来牟取暴利,结果造成了消费者认识上的误差,他们会认为,买礼品必须选择好的包装,现在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品牌的营建还要靠消费者的口碑。

  《南方企业家》:你有没有考虑自己设厂,靠发展产业链的另一端来实现这一突破呢?

  高国河:现在的确有茶具商在作这些尝试,但从产品技术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允许自己开设工厂,目前茶具都是手工生产,没有技术含量,很容易被仿制。我现在首要做的,就是把好产品的质量关,先把质量作稳,然后再谈品牌。

  《南方企业家》: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高国河:从管理角度来看,今年我们要实现一个新的突破,慢慢脱离档口经营的形式。

  其次是培训人员,使我们的产品进入日用百货市场。另外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将茶具产品打入礼品市场,我的目标是将其以自己的连锁方式作市场运作,先完成区域连锁,慢慢地细分,进入地县级城市,不作代销和经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