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吸汁型害虫
发布时间 2011-11-15 浏览 51074 次
降。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间,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块产于老熟叶背面,每头虫产卵100粒左右。幼成活跃,孵化后能爬行和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将芽叶缀合成苞,吃完后再转移为害,3龄前为害芽头和第一张叶,3龄后老叶和嫩叶都遭为害,一个幼虫一生可为害8张叶片左右,老熟后就在老叶中化蛹。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清园除净杂草,剪除荫枝、弱枝,减少越冬 虫蛹。虫害严重的茶园,冬季或早春进行轻修剪,并把剪下的枝叶集中烧毁。 及时分批采摘,发现有虫苞时一起摘除,统一杀灭,降低虫口密度。

(2)在成虫盛发期,傍晚安置黑光灯在茶园边诱杀(上半夜或全夜进行)。在闷热、无风、无雨、无明月之夜最宜,灯下放一盆水,并滴入一些煤油或农药,使成虫扑灯,掉入水中而死,虫数多时捞出,以提高诱杀效果。

(3)生物防治 每亩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100亿个)1千克兑水100千克喷雾,或每亩喷每毫升含0.5亿~1.0亿个孢子的青虫菌液,有条件的释放赤眼蜂。

(4)化学药物防治 此类害虫由于在叶苞内取食很难杀灭,故应在幼虫卷叶前喷50%的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2.5%鱼藤精300~400倍稀释液、天力Ⅱ号3000~4000倍稀释液、2.5%的溴氰菊酯、20%的杀灭菊酯、10%的天王星4000~6000倍稀释液。已结成虫苞的,喷时应将虫苞喷湿为佳。

茶谷蛾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27~33毫米,胸部有一圆点。前翅淡黄白色,翅中部有1条黑褐色纹,外有一列小黑点,后翅白色。卵椭圆形,黄绿色。成熟幼虫体长23~27毫米,体淡黄色,头黑色,各体节有2条黑色纵带,两侧均有2个黑色毛疣。蛹为淡褐色,背面隆起呈龟壳状。

发生规律:在海南一年发生4代,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1月中旬、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广西一年发生3

代,在桂林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发生严重程度与品种有关。成虫多在下午和傍晚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老叶背面、嫩叶及茎上。每头雌虫可产卵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可吐丝将2~4叶或数叶粘结在一起,并可咬食枝皮。幼虫会弹跳,受惊后迅速逃走,耐饥饿能力强。幼虫老熟后在虫苞内、叶片上或土表枯枝上化蛹。

防治方法:1.发生初期人工剪除虫苞。秋、冬季结合清园(修剪)可去除虫苞,减少翌年虫口数量。2.在发生初期(幼龄期)用80%的敌敌畏、40.7%的毒死蜱800倍稀释液,或用90%的巴丹1000倍稀释液、35%赛丹1500倍稀释液等进行防治。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