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批发“漩涡”
2005年初,何毅路过青年路同成广场天福茗茶叶店。这是一家五六百平米的大店,店里摆满了茶桌,价格上千元一斤的高档品牌茶单独摆在柜上。不仅买茶的人多,喝茶的人也不少,市民一进门,销售员立刻泡茶让他们品尝。
受触动的何毅也想开大茶楼,却遭到父母、朋友的公然反对,“上次大伤元气,刚复原你又想瞎掰。开茶楼投资大风险大,还是守着茶叶市场做批发生意好。”
不顾众人反对,何毅拿出全部资产在香港路茶市旁,开了一家300多平米“品茶+零售”大茶楼。他还特别引进普洱、铁观音、龙井等全国十大名茶,不再做单一销售。5月,何毅再次回家乡,投资近30万,为自己家那个茶叶小加工厂添置了先进设备,专门配套生产百元以上的高档邓村绿茶,并进行精美包装。
去年,武汉先后开出三个茶叶市场,商户突然增到1500多家,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果然应验了何毅当初的想法。香港路茶叶市场裕茗堂茶叶店老板张成洪说,这是他最佩服何毅的一点,有远见。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他看准市场机遇,找到新方向——做零售茶楼。
现在,何毅的武汉两家店外加加盟店,一年销售额可达400多万。
坚持“少根筋”做生意
在部分同行心目中,何毅做生意有些“少根筋”。一次,有个安徽客商要何毅帮忙弄十几万“水货茶”,在进价之外多给何毅四万元。何毅马上摇头,“不行,消费者相信你,才买你的茶,不能骗他们。”那位老板发了脾气,“你脑袋少根筋是不是,有钱都不晓得赚,又砸不了你的牌子。”
何毅“少根筋”的事,也在业内传开了。香港路茶叶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阮农萍说,何毅做生意坚持原则,虽然“少根筋”,却让很多人佩服,人缘很不错。
何毅说,他正准备去全国各地名茶产地商谈,希望可以像邓村一样,承包下当地的茶叶基地。五年内,他还将在武汉再开10家高档连锁茶楼,让“雨潇茶”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