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 3—4 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 50— 60 ℃ 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 — 层白霜。
簸拣: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 “ 七泡有余香 ” 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
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 ① 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 ② 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 ③ 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 “ 功夫茶 ” 品饮方式。使用陶制小壶、白瓷小盅 ( 小杯 ) ,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茶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 “ 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 ” 。 l 一 2 分钟后将茶汤匀倾入小蛊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浅斟细吸,确乃一种生活 艺术 享受。有朋自远方来,给以功夫茶,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品饮者亦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茶为快。
铁观音茶一向为闽、粤、台湾茶客及海外侨胞所珍爱。此茶一经品尝,辄难释手, 50 年代以来,铁观音茶逐渐为华北人民所喜爱,现在则美名遍及全国各地,消费量在不断增长。 1979 年、 1984 年日本市场两度掀起 “ 乌龙茶热 ” ,特别是福建铁观音,更以其迷人的香味,风靡日本各地。在日本,铁观音几已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