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象征着母爱;勇敢必然要承受艰苦;晦涩、曲幽则是睿智的本色。
催场的提示使短暂的访谈告一段落,寥寥数语却给人以茶的无尽想像。时隔数日,再次与袁女士会面时,恬静淡雅的整体形象与前时的舞台形象判若两人,而关于茶的话题亦被她解读到了更为宽泛的领域。茶如一部承载了人类文化的巨著,给每位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古往今来,尽管诠释它的论述卷帙浩繁,却难有定论,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会赋予茶以不同的特质。在她看来,“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将感观置于哪一段历史,都可以感受到浸漫在时空中的清香茶气,那气息恰似中华民族的性格——深蕴着苦涩,却给人以难忘的香甜!”
正如袁女士所言:“有悟必有缘!”
袁女士有着与生俱来的茶缘。她生长在一片人杰地灵的土地——湖北宜昌。那土地自古就因美貌的王昭君而被人们赋予神奇的赞誉,而当地亦出产五峰毛尖和采花毛尖两种香茗。千百年来,亘古横流的长江之水,源自天宇,也将天际的神奇润入宜昌的水土,令这片土地于遍野的茗香浸漫间走来代代佳丽、英才……50年代,曾饮誉全国的宜昌京剧代表作《茶山七仙女》恰似对这神奇的土地之缘的一种艺术诠释。
以茶会友是袁女士的一种处世之道,她的茶缘连接着人缘。在这个层面,茶既是袁女士传递友情的物质载体,也是其同道共语者的精神家园。一方面,袁女士会依时令将家乡出产的“明前茶”赠予挚友,用以待客;另一方面,她经常会与朋友们聚拢在香茗的周围,在清雅的气息间,提及茶品并将这一话题舒展到文化层面,抑或延伸至不同的时空。
在构成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化元素中,作为国粹艺术优秀传承者的袁女士对茶钟爱有加。在她的情感中予茶以独立的人格,她不但喜茶,而且惠茶。在她的艺术成就间凸显着传统文化与国粹艺术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会使人自然感悟到“文化可以滋养儒雅的心灵,心灵的儒雅亦可外现于生活和职业”的语意,而所有的语意间不可或缺的是层层的茗香。香茗的气息孕育了艺术的灵感,苦涩后的香甜是舞台的艺术人生,也是人生的艺术舞台。
袁慧琴,1965年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她于1978年考入湖北宜昌艺校,198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1990年毕业后留院参加实验剧团,1993年调入中国京剧院。1983年拜李金泉为师。 袁慧琴参演剧目有:《杨门女将》、《红灯记》、《赤桑镇》、《对花枪》、《李逵探母》、《罢宴》、《岳母刺字》及新编剧目《契丹英后》、《火醒神州》等。1995年获第五届“五个一工程”表演奖,2000年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