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紫砂领衔秋拍
发布时间 2011-12-02 浏览 47136 次
篆刻于一体,技法集雕塑、釉彩、泥绘、掺砂于一身,或精巧、或大气、或仿古、或仿生、或典雅、或雄浑,百壶百态,匠心独具。近年来,紫砂壶壶的收藏价值不断引人瞩目,在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尤以文人紫砂壶壶最受市场欢迎。以顾景舟为例,其与书画大家吴湖帆合作的一把紫砂壶壶拍出1232万元的高价;与韩美林(微博)合作的“提梁盘壶”以1150万元成交;与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栏壶”以1035万元成交。

  对紫砂壶看好并不仅限于北方艺术品市场,素来以文人情怀与生活雅趣为主打的西泠拍卖,秋拍也将推出“首届历代紫砂壶作品”专场。南京嘉信拍卖公司总经理林长青也表示,以往艺术品收藏中紫砂壶壶一直是“小项”,但是近期正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青睐。“紫砂壶升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数量较为稀缺。近来紫砂壶壶的产量较之前有所下降,其中精品紫砂壶壶更是产量稀少。”紫砂壶壶制作大师通常一个月只能有一两件的成品,更加剧了“一壶难求”的局面。

  【学者】

  紫砂壶收藏随文化而动

  紫砂壶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壶艺术。壶艺风格从明代典范时期追求“雅品”的美感理想,转而追求奇巧新颖的品位。清代,紫砂壶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壶艺术高手辈出,紫砂壶器也不断推陈出新;清代康、雍、乾时期,由于皇室的推崇,以彩釉、描金装饰的紫砂壶壶颇为盛行。乾隆皇帝嗜好茗饮,紫砂壶壶更是数度被列为贡品进贡皇室。紫砂壶的描金装饰清初始至乾隆时期工艺成熟,嘉庆、道光两朝后失传;乾隆时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砂壶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到了咸丰、光绪末期,黄玉麟、邵大享等名匠的作品重归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中国人对紫砂壶价值的认可和尊崇由来已久。但是,究竟“一把壶何以价值千万”?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壶艺术教授堵江华认为,对紫砂壶的追捧要从它所承载的历史说起。在民国到抗日战争时期,紫砂壶行业极度萧条之际,以顾景舟、朱可心等“紫砂壶七老”为代表的一批老紫砂壶艺人为紫砂壶传承起了巨大作用,其作品承载了那个年代的艺人文人群体对紫砂壶的情感和他们对快乐、自由的期望。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艺术造诣较高的紫砂壶名家的作品达到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市场价位,而壶艺泰斗顾景舟的单件作品已超过百万元的价格。在同时代,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内地书画家作品能达到数十万、上百万元价位的也就仅有吴冠中、陈逸飞、范曾等少数大家。经济发展让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需求激增,同时也使得近年艺术品市场随之蓬勃发展,艺术品的成交价格屡创新高,从去年秋拍到今年春拍,已有多件过亿成交的艺术品。

  “与整个艺术品发展的大环境相比,虽然顾景舟“石瓢壶”创下1232万元的成交纪录,但紫砂壶艺术品的整体市场发展应该说还处在价值发现的过程中。很多优秀作品如明清老壶、与顾景舟同为著名“紫砂壶七老”的作品、当代大师以及部分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很大的价值认识空间。“人常说紫砂壶有魂。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紫砂壶是真正能够融入人们生活的艺术,也是最能让人品味和感受的艺术。”堵江华说。

  【藏家】

  好壶能让人忘记价格

  “一把好壶是可以让使用者忘记价格,全身心投入"茶事"的。这也是我不完全认同现代紫砂壶市场的原因之一。”德弈斋主人傅钢这样表示,“目前虽然紫砂壶拍卖行情一路看涨,大家趋之若鹜。但是收回去的壶多是束之高阁或终日不理不睬,或拿来与人斗富炫耀身价,让紫砂壶壶离它的本源越来越远”。

  论紫砂壶的收藏价值,藏家首先需要对传统紫砂壶陶艺有深刻的认知,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再加上文人的诗情画意,才有可能成就一把万金难求的茶器,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傅钢认为,“看壶说话我首推何道洪,其早年作品,无论光素器、筋纹器、花货、杂件、玩件,样样精致,可见其对紫砂壶陶艺的理解,进而能推陈出新,用夸张的流、把线条来演绎紫砂壶壶的和谐之美”。此外,制壶名家高振宇的壶,凭借制壶者对紫砂壶理念的深刻把握,也属于难得的精品。“其作品绝无充数壶品,把把用心。加上其本身的艺术修养,高振宇的作品相当给力。尤其是今年嘉德春拍,翻遍整个图册,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振宇的那把壶,方圆之间的过渡把握到了极致,其拍卖价格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傅钢说。

  另有紫砂壶藏友表示,一把壶如果要给“茶事”带来无限乐趣,则必须先有自身的魅力。如紫砂壶的材质美和形体美。好的紫砂壶壶可以在泡茶过程中让人感受到壶的气息,可以给藏家举手投茶、煮水烹茗的过程带来无穷的变化;可以让人尝尽人间甘苦。这样的茶器首先要符合传统紫砂壶美学的理念,以传统紫砂壶成型技法,用心做出一把壶。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