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安溪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问世后,迅速传播到周边的虎邱.大坪.龙涓.芦田.尚卿.长坑等乡镇,因其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清末,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诗人连横在《剑花室诗集》中,曾以“茶”为题做诗22首,其之七为:
安溪竞说铁观音,露叶疑传紫竹林。一种清芬忘不得,参禅同证木樨心。
安溪茶最为著名的“四大名旦”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和毛蟹。铁观音功效其中,铁观音闻名海内外,被视为乌龙茶中的极品,且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茶和世界十大名茶之列,以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而驰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特别是其生产了乌龙茶中的珍品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在安溪人不懈的努力下,茶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安溪县支柱产业和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
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1999年,安溪县铁观音茶园面积约8.5万亩,总产约4500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32.8%。茶叶主产区为西坪、祥华、感德、剑斗、虎邱等乡镇。
2001年,安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原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
2002年,安溪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目前,茶业已成为安溪县的特色产业,全县有60%的人口涉足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