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艺、配花量控制。批量花茶窨制目前还停留在手工着地操作。茶叶容易受污染,地面应保持清洁,工人要穿专用长统布袜操作。近年窨制工艺研究取得进展,“增湿窨花”和“连续窨花”工艺已得到应用,针对窨次不同,场所条件和供花量情况,采用传统窨制工艺与“连续窨花”“增湿窨花”工艺组合,可达到较好效果。特种工艺造型茶和高级茉莉花对花香的鲜灵度、浓度要求较高,可采用“双连窨”的办法,不但可以增加茶叶的香气浓度,还可缩短生产时间周期,但生产时必须注意及时起花、及时摊凉。摊凉应注意在通风处摊薄,以防产生水闷味和其它异味而影响茶叶品质。不论采用何种工艺技术都把握头窨要“窨倒”。多窨次则下花量要相应增加,花量配比随窨次增加而减少,花质差相应增加配花量的通用窨制要点,连窨配花量一般比传统单窨减少,连窨时前后窨配花量比例为1:1。
3、窨量控制。茶、花拌和前,需将待窨茶叶着地整理成长方体堆型,堆厚40—50厘米,鲜花均匀覆盖后,从横断面开堆拌和,力求均匀快速。拌和后整堆,堆厚30—50厘米,湿坯连窨堆厚30—35厘米。堆厚可视茶叶窨次、室温、配花量不同适当调整。随窨次增加,相应降低堆厚,反之,增加堆厚。特种工艺造型茶和高档茶堆厚应低于中低档茶。特种工艺造型茶的翻拌应注意保证其外形的完整性,尽量用人工操作,减少破碎率。
茶花拌和后静置窨花4—6小时,待堆温升至45—48摄氏度时开始通花散热,散热时间掌握30—60分钟,待温度降至36摄氏度左右时收堆续窨,堆高30—45厘米,续窨4—6小时,待花状出现萎缩,部分花瓣呈淡黄色,即可起花。控制要点:配花量、堆厚和室温直接影响堆温,而堆温决定了静窨时间。一般情况下配花量多、室温高、堆厚高、堆温上升就快,静窨时间就短,反之则延长静窨时间。春花窨制时,因气温低,鲜花含水量高,应相应增加堆厚,但通花摊凉散热时间应掌握在30—40分钟,就要收堆续窨,起花时间可延长1—2小时。伏花窨制时,因气温高,应降低堆厚,缩短静窨时间,延长散热时间,收堆厚度可掌握在30—50厘米。秋花窨制时,气温低,鲜花含水量低,应增加堆厚并人工辅助提高室温,并缩短通花时间。湿坯连窨的茶叶可减少此道工序,清晨时根据堆温和茶叶吸收水分状况进行堆高的适当调整。要求保证茶叶正常吸香和茉莉鲜花的吐香活力,提高茉莉鲜花的利用率。
4、烘干控制。控制要点:烘干温度由烘后茶叶的水份和品质要求决定,并适时调整烘干厚度和整度。烘干温度设置区间为70—120摄氏度,烘坯(即茶坯窨前烘干)烘干温度设置为90—110摄氏度。烘转(烘后供转窨)烘干温度设置为70—120摄氏度,同批茶叶窨制,随窨次增加,降低烘转温度。每增窨一次,烘后水分增加0.4—0.6%,温度降低5—8摄氏度。烘提(即烘后提花)烘干温度设置为70—100摄氏度,烘后水份要求为6.5—7%(烘提茶叶温度要求低于烘干温度,烘干后茶叶水份要求为8—8.5%)。茶叶经烘干后需散热冷却至常温,冷却过程即要保香又不能增湿。有条件产家可采用传送装置冷却降温,用烘干机箱体传送自然冷却降温或对箱体送风冷却,冷却时间30—50分钟。
5、提花控制。提花前由于茶叶经过多窨次甚至达到8个窨次,茶叶中含有花干、花片、花蒂和其它夹杂物,需用人工拣剔给予去除;还有花茶在加工中的损耗产生的粉末在特种工艺造型茶中,应给予处理干净,以保证特种工艺造型茶的匀整度和清洁度。提花工序是为了提高茶叶花香的鲜灵度,每50公斤茶用3—5公斤的优质净花进行提花,经均匀拌和后静置4—6小时起花,茶叶水份控制在8—8.5%。
提花阶段的茶叶含水量控制
在茶叶茶叶含水量不同的条件下,提花量多少,提花历时多长,才能达到提花的技术要求,又能符合出厂茶叶的含水量,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一个计算公式:W=W1xKxT%
W:提花后茶叶含水量 W1:提花前茶叶含水量 K:是常数,指茶叶含水量在6.5—7.5之间的茶叶随提花量变化而变化的数值,见下表。 不同提花量的K值表(单位:1kg/1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