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的现状和出路
发布时间 2012-01-04 浏览 46417 次
上好的砂料被炒到一两百甚至好几百元一斤;于是中低档壶只好选用外地料、化工料,外地料也有不错的,只要沏茶好喝、对人体无害倒也无妨,遗憾的是多数制壶人、经营者守不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导致坏料垃圾壶充斥市场。难道说当今宜兴已无矿料可采?不!科学探测发现丁蜀一带地下至今仍有7300万吨的矿石储量,够用几百年!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原料问题,其实很简单。建议由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投资矿井,开发正宗的紫砂壶矿料,以适当的价格保障供应,原料危机迎刃而解。

  二、人员培训问题:宜兴有一支十万人的紫砂壶从业大军,可是真正接受正规培训的不足一万人,大多数从业者缺少基础的专业和美学培训,整体素质差,所制茶壶器形古怪、恶俗不堪,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盲目生产器形垃圾壶;还有一些人,其中不乏名人和所谓大师,恶意创新,壶品东拼西凑、不伦不类、低级趣味,经不起推敲,摆不上台面。宜兴砂壶业要想长远持续发展,须让更多从业者接受全日制的入门学习和艺术深造。

  三、窑火问题:以前宜兴砂壶用龙窑烧制,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有了隧道窑,后来推板电窑和小型电窑陆续投入使用。现在,多数窑老板为片面追求利益,往往烧制温度不够高、烧制时间不够长,火候不够导致不少壶还有土腥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由政府牵头、扶持企业投资修建龙窑和隧道窑,或引进新技术建设低能耗、高热效环保窑,统一烧制,以公益价格服务制壶者。

  四、职称问题:宜兴紫砂壶行业的职称肯定是全国最乱的。第一颁证单位乱:有各部各级单位;第二等级头衔乱:有世界、国家和地方评定的,名目繁多;第三提级乱:工艺员往往把自己说成助工或工艺师,助工说成工艺师或高工,如此类推,就高不就低;第四真伪乱:没有的说成有的,假的说成真的。那么宜兴人为何对职称情有独钟呢,在宜兴高职称几乎等于高收入,有太多的人因为拥有高职称发了大财。历史上的时大彬、陈鸣远、黄玉麟、邵大亨、程寿珍等大家,什么职称都没有,作品却流芳百世。

  五、炒作问题:二十年前宜兴紫砂壶销售几乎依赖台湾和香港市场,1993年台湾紫砂壶壶因过度炒作市场崩盘后,外销一落千丈。从那时起,大陆市场开始逐渐启动。宜兴人很聪明,向台湾人学会了如何炒作。方法一:捧着壶到处办展销、到处领奖,有些展会只要参展就能获奖、只要交钱多就给金奖;方法二:拿着真假古董壶和名人壶到处拍卖,雇托把价格炒到天价;方法三:给一些不知名的小博物馆和单位送收藏品;方法四:编书、在宜兴做壶的、不做壶的,有名的、无名的多数人有证书、有的还有画册,还有人的请别人代写论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美其名曰学术成果;方法五:向明星政要赠送壶、并合影,抬高身价等等方法层出不穷;方法六:近两年宜兴制壶者还学会了饥饿式销售,只接受订单式生产,一年提价两到四次,制造一种空前繁荣和快速增值的假象,好比2007年普洱茶的疯狂,暗藏很多危机。

  六、代工壶问题:代工壶和仿名人壶不同,仿名人壶,不管是高仿、低仿,都是商家为了追求暴利所制的假壶;代工壶是制壶者在供不应求、或自己懒得做壶、或根本不会制壶的情况下,找工手按自己要求制作,这时落款的人名或商号相当于一个商标。在宜兴请人代工做壶是普遍现象,不足为怪。很多名人经过长期努力、多年打拼,把自己做的壶炒到天价,实属不易。但部分名人对消费者太不负责,找人代工一把壶几十元、几百元,落上自己的所谓名人款、配上冠冕堂皇的证书后转身就卖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七、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监管不到位,放任自流。十余年来紫砂壶行业问题如此严重,和政府不作为有关。宜兴壶虽然年产值约80亿元,但90%以上都是私下现金交易成交,不能带来财政税收增加,也直接影响政府投入的效益和监管热情,但这不足已成为政府不监管的理由。如何科学引导行业发展?如何宣传、如何实现有序监管,如何税控,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政府没有去想办法。

  宜兴紫砂壶的出路,一方面需要每个从业者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行业发展方向负责的态度,辛勤劳作、踏实进取;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监管和合理引导;再一方面需要在全国培养扶持一批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品牌店,去伪存真,在商品的品质和价格上为消费者把关。汇聚方方面面的合力,才能构造成一个良好的紫砂壶壶市场。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