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的高产优质栽培
发布时间 2012-01-13 浏览 50106 次
耕改土,可以蓄水、保水,确保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良好。深耕时,表土、心土不要打乱,分别放在内侧和外沟,填土时表土入沟底,心土铺上面。深耕的深度需在50厘米以上。

2、移栽。移栽时间要因地因品种而定,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宜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或下雨天气移栽。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每667平方米用苗量4000余株(3株为一丛)。种植沟内每667平方米施菜籽饼肥400公斤、腐熟畜禽粪2000—4000公斤。种苗应选择1—2级苗,起苗前1—2天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根系损伤。起苗时根系带土,带土移栽,适当深栽(埋没根颈处为适度),不露须根,舒展根系,适当压紧,浇定根水,基部盖松土,铺草覆盖。

3、幼苗期管理。要勤锄草、勤浇灌,施薄肥,及时防治病虫,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幼龄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农药,年除草4次,对多年生茶苗,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后在行间进行锄草。

4、定型修剪。主要是抑制茶树顶端优势,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分枝层和枝数,培养形成丰满树冠,这是茶树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措施之一。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不同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故整枝修剪技术也不同。一般第一次离地面20厘米处剪出主枝;第二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投产后的栽培管理技术

1、按产定量,科学施肥。无公害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施有机复合肥。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量。要重施基肥,一般每100公斤干茶施厩肥、堆肥、沤肥1000公斤或饼肥90—120公斤,在8—10月挖沟施下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主要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

2、轻修剪时间。改变常规的春茶前轻修剪时间为:(1)夏茶前轻修剪,即采取春茶后轻修剪,将春茶适度提前结束,抓紧时间进行轻修剪,否则,大量夏茶已萌发,影响夏茶产量,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主。(2)秋茶后轻修剪,可在秋茶后的10月份进行轻修剪,对次年春茶能提早发芽,提早开园,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宜。

病、虫、草害防治

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2、茶园园林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以生物防治,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3、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乳状芽孢杆菌、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实行茶园地面覆盖 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以涵养土壤水分,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覆盖材料因地制宜,可选用无污染的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落叶等。覆盖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厘米。最好每年覆盖二次,第一次在5—6月为宜,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二次在10—11月,可用于抗害防冻。次年9—10月将铺料深埋当肥料。一般每667平方米一次铺草量为1000-1500公斤,第一次量少些,第二次量多些。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