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繁育,为良种茶发展提供种苗保证。
为保证全市良种茶发展的顺利进行,一方面,从良种茶园开发过程中在崇仁镇应桂岩村建立了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确保基地开发所需苗木,从而逐步扩大繁育数量,以保证全市乃至外市县苗木的需求。良种茶品种由过去单一的迎霜发展成为迎霜、龙井43、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等多种品种。其次,我们在各地建立自繁自育自种为主的繁育体系,保证各地茶树良种得到顺利发展,到目前止,全市已建立和巩固的茶树良繁育苗圃400余亩。同时,在育苗中,推行了薄膜+生根粉育苗新技术,提高茶苗扦插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近几年来,每年出圃茶苗在6000万株左右,其中基地出圃良种茶苗占到了2/3,不仅满足了本市良种茶发展用苗的需要,还为外省良种茶发展提供良种苗木。
五、良加名,提升了茶叶经济的效益。
全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共发展无性系良种茶3.15万亩,其中2万亩已投入生产,部分茶农已尝到了种植良种茶的甜头,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的典型。如已建成的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崇仁镇应桂岩村及周围的5000亩连片无性系良种名茶基地,2001年名茶560吨,产值3000多万元。应桂岩村的401亩中心示范方,2001年生产名茶650吨,产值500多万元,平均亩产名茶162公斤,亩值12400元;该村茶农陈德兴种植的2.45亩迎霜,2002年春茶一季生产龙井茶465斤,产值21200元,春茶一季平均亩值达8653元。而群体品种一年亩值在3000元左右,发展良种茶可提高经济效益3—4倍,因而去年全市掀起了老茶园改种换植的高潮,如谷来镇的胡尚院、长乐镇的深溪等村老茶园改造成良种茶面积都在100亩以上,去年,全市老茶园改造面积达1300亩,占新发展良种茶面积的20%,进一步增强了茶叶生产发展后劲。
为进一步加大我市茶叶生产在国内外的竟争力,市委市政府于去年提出了扬“中国茶叶之乡优势,创嵊州茶叶大市”的茶叶生产发展思路,为此,今后我市茶叶生产指导思想是按照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茶叶产业整体素质、建设茶叶生产强市为基本出发点,着力提高茶园和茶叶品位,加大茶叶品牌的培育和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市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茶叶生产总体目标是发展一批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改种换植一批低产茶园,淘汰一批陡坡茶园,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推广茶叶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提高茶园总体质量,促使无公害化茶园面积逐年扩大,从而提高茶园质量,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和目标,在茶树良种化工作中,一是到2005年,良种茶园面积要求达到6万亩;到2010年,茶园面积控制在15万亩左右,良种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50%以上。二是要加快引进和繁育新的优良品种,巩固育苗基地,有条件的茶区都应建立自繁自育自种的三自体系,努力降低苗木成本,提高种植成活率。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技术培训,逐步更新科技人员的观念和知识,培养农村技术骨干,推广实施良种生产技术规程,带动茶叶生产整体科技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