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要领:一是要抓得净,即从锅中抓起
茶叶时不留余叶在锅底;二是要抖得快,即将从锅中抓起的
茶叶抖撒回锅中,动作要迅速;三是要散得开,即抓在手中的
茶叶撤回锅中时,尽量撒得面积大,不使
茶叶成堆。高超的制茶技术使得茶质堪优,名品迭出。建昌(今永修)云居山攒林茶号称“绝晶”。《庐山志》卷十二,商云小说:“贡茶”:“宋太平兴国中,庐山例贡茶”。欧阳修《归田录》载述“自景祜(1034-1037)以后,洪州双井(今修水杭口乡)
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黄庶、黄庭坚父子将家乡精制的双井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南宋嘉泰四年(1204),隆兴知府韩邈奏曰;“隆兴府惟分宁产茶,他县无茶”,时岁产茶228万斤,双井、黄龙等茶皆称绝品。修水等地
红茶制作技术水平很高,其制作工序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旧义宁州志载:“清道光间,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
红茶、乌龙白毫、茶砖各种”。修水时属“义宁州”,所产
红茶故称“宁红”。美国威廉·乌克斯《
茶叶全书》说:“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庐山的炒青
绿茶制作技术从鲜叶的采摘到杀青、揉捻、炒青和烘干,整个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如在鲜叶的采摘上,一是时间有要求,规定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二是采摘标准有要求,为一芽一叶初展,不采紫色芽叶,病虫害叶,破碎叶等等。精细的
绿茶制作技术,使得庐山云雾茶因其独特的品味成为茶中珍品,闻名中外。历史像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追波逐浪,急流涌进。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当代农业科技事业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但是,九江先民在农业发展史上的作为和结晶,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历程中,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