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德安溪铁观音能够名扬四海,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实施‘茶业富民’政策大环境,得益于感德镇历届党委、政府一直以来不遗余力,推进该镇茶业持续发展。”陈钦洲谈到。
近几年来,感德镇党委、政府积极建设生态茶园,推广“带状退茶还林”模式,种植生态树,构建茶园防护林网。梯梗种植黄花菜,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开挖竹节沟,建设蓄水池、排水沟等水利水土保持设施,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实现对茶园有效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大力推广使用以草原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复活土壤中的微生物,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品质。该镇三安合作社率先在茶园中使用羊粪作肥料,茶叶品质不断跃升。“今年来,我们合作社羊粪使用量超过500吨,喜获硕果,全年增收800万元以上。”三安合作社长王文安告诉记者。另外,槐扬村的杨金铁一户,单单施用羊粪,全年就增加5.5万元进入腰包。得力于这一系列茶园“硬件环境”建设,感德镇茶叶在全县中率先举高旗帜。
2009年8月31日,由感德镇党委政府发起,感德镇100多名制茶高手参加的首个安溪铁观音茶叶制作技术研究会在槐东村成立。该研究会担负着组织专家讲座、举办会员经验交流活动;举行安溪铁观音现场制作观摩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外出参观学习;外派技术培训等功能。该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该镇安溪铁观音从栽培、采摘、加工技术提升、机具使用、理论培训等技术“软件环境”建设已经跃升一个新高度。
陈志明说:“其实早在研究会成立之前,镇党委、政府就着手引导广大茶农改造创新,进行茶树矮化栽培、茶叶分层采摘,提高茶枞活力、青叶活性等工作。”不仅如此,该镇还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空调做青技术,破解靠天做青难题,让夏暑茶也能够卖上好价钱。根据市场需求,在传承安溪铁观音传统做青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出了“消青”、“回青”、“脱青”等做青方法。引导茶农举办茶叶交流切磋会,互相给各家成品茶“挑刺”,找出不足,“对症下药”,开出“药方”,以便今后改进。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粗制加工点给茶农们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使广大茶农们的实践经验得以升华、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