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司令,壶把子
酒司令,这是送给斟酒人的“雅号”,俗称“壶把子”。所谓“司令”,主要是服务,“客人吃菜你斟酒,客人未饮你先干”,这就是酒司令的“职责”。酒司令一般坐在下横中间,其右侧叫“龙口”,多挑选酒量大的人坐此,因为每一轮“酒战”,都要从这里依序“出发”,若在此遇到“梗阻”,会影响“大局”。龙口与酒司令要配合默契。
如何斟酒是“检验”酒司令是否称职的基本功。首先要按坐席排序先给首席客人斟酒。由于首席坐在东边,酒司令就要站起来用左手提着酒壶把子,右手捧着酒壶壶嘴对客,向客人斟酒;斟二席酒时,壶嘴向内怀转半圈,换成右手提壶,左手捧壶向客人斟酒;敬到三席、四席均如此反复转换。待到将“四方”客人酒斟完后,斟酒人就用右手提壶,左手捧着壶,从左到右向上下横斟酒,自己一杯酒最后斟。一般宴席上经过这样的一次“演习”后,首席客就会主动说:“一顺来,一顺来”,意思不必拘泥“程序”,此后斟酒就可随意一些了。现代礼仪中宴席多用圆桌,在主宾座次排列、斟酒人、菜肴种类及上菜程序上与民间传统的宴席习俗有较大不同。
敬酒,别不够意思
宴席为款待宾客而设,为尽地主之谊,向客人敬酒是宴席上的主要内容。待客用烈性白酒被认为是最尊重的表达,如果是红酒、甜酒、黄酒或是饮料都被视为“不够意思”。
俗话说“主不动,客不饮”。主人向客人传统的敬酒方式有3种,一种是主人亲自入席,依次敬酒;一种是一宴多席,主人轮流到各个桌上敬酒;一种是委托各个桌席的酒司令全权代表主人敬酒。后一种方式在农村较为普遍。传统宴席中没有“共同干杯”的习俗。酒过三巡后,酒司令通常要率先敬酒,并有3条敬酒规矩,一要按坐席次序敬,二要斟满杯酒敬,俗称为“披披的”;三要敬者先干为敬,往往还要站立敬酒。接受敬酒的客人也应礼貌应对,对方干杯后,也应干杯。敬酒双方也可以象征性轻碰一下酒杯,如果用力过猛,大家都听到了碰杯的响声,就会应了一句合肥酒规“”,双方还要再干一杯。如果被敬酒者确实酒量有限,可在对方未干杯之前说明情况,以获得谅解,但不能等到对方一口干了,你却只是“意思意思”,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人,往往引起对方的不快。
客人在接受了主人或酒司令的敬酒后,也要主动回敬,再干一杯。敬酒的姿势也有讲究,一般要右手拿着杯子,左手托底,在碰杯时,客人总是要将自己的杯子低于主人的杯子,以示尊重。如果和对方相距较远,不便碰杯时,可以用酒杯底轻碰桌面,表示碰杯。更尊重的做法是离座到对方的座位边碰杯敬酒,现代戏称为“打的去敬酒”。作为礼仪性的敬酒程序结束后,脸红耳热,酒境渐佳,便开始进入了自由敬酒的环节,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可以找出千万种理由向对方敬酒。这种敬酒往往是拉锯战,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敬酒人的语言说服力。(编辑: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