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瓷品—釉里红
发布时间 2012-02-24 浏览 49843 次
年间供奉内廷的法国人郎世宁。郎世宁并未监督造瓷。郎廷极官至江西巡抚,他监督造瓷之事,蓝浦《景德镇陶录》、阮葵生《茶余客话》均有记载。所谓“郎窑瓷”,其实是指明“祭红”之宝石釉,而不一定为后来的郎制。可见,“郎窑瓷”是对明清两代的釉里红瓷品的一种含混的称呼。 “祭红”发明于明代宣德朝,乃当时朝廷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又称“霁红”,是说其色“如朝霞霁色”。一名“积红”,又名“醉红”,还叫“鸡红”,这些都是由于当时无专门记录之书,而被瓷器商们俗呼讹音所造成种种异名。前面已经说到,明代“祭红”被瓷商们分称为二:其中宝石釉被称为“大红”,而瓷商们则将明清以来这类瓷品皆称之为“郎窑”;另一种鲜红釉,则被瓷器鉴赏家称为“积红”,如项子京《瓷器图说》即然。

宝石釉在瓷器鉴赏家口里又被称为“宝石红”,此品始于明代宣德朝,盛于万历朝,到康熙时仿制者已不如前,此后则成绝响。这种瓷器大都为亮釉,极为明贵。亮釉是一种薄釉。宝石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谷应泰《博物要览》又称之为“西红宝石”。这是釉里红中的极品,当红国际市场的釉里红瓷品即属这一类。 而被瓷器鉴赏家们特称之为“积红”的“鲜红釉”,其实和“宝石红”之“祭红”本为一物。二者的区别是,“宝石红”为深红,有小开片,无款识;“积红”(鲜红釉)为鲜红或朱红、粉红,不开片,有款识。“积红”惟因其釉色不如“宝石红之透亮,其价值也就大跌落了。 釉里红瓷品走红当今国际市场的原因,一则因其色调红透艳丽之美,令人叹绝;再则这类瓷品烧制工艺极难掌握,常有“千窑一宝”之说;三是有明一代彩料多采自外国,受材料限制,历朝烧制此品的时间都不太长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遗料,这就是造成釉里红瓷传世成品数量稀少而弥足珍贵、价位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