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接踵而至的荣誉,使政府、企业、茶农沉浸在陶醉之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信阳毛尖,沦为寂寞的陪衬。
“在郑州北茶城,铁观音成为霸主,普洱紧随其后,信阳毛尖仅占五分之一份额。”郑州北茶城市场部经理高磊说。
走马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和国香、国际、中陆等“五雄争霸”的茶城发现,铁观音占市场60%的份额,普洱名列第二。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姬霞敏说,2003年郑州茶叶批发市场成立之初,信阳毛尖占主导地位,而现在只剩下不多的几十家。最初,省会市场有1亿元的销量,信阳毛尖销售额为5000万元,现在市场年销售5亿元了,信阳毛尖还是原地踏步。
世界名茶信阳毛尖怎么了?在信阳西山茶厂经理王祖才、广西苍梧县六堡茶商张敬初看来,这是只追求“芽小、芽纯、芽早”造成的恶果,人们都采摘看起来漂亮的单芽,而不愿意采摘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一个采茶高手一天最多能采摘三四斤鲜叶,不仅造成成本大增,也造成茶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铁观音是用电锯采摘,一人一天能收一亩茶。信阳毛尖成本高昂,价格昂贵,消费者吃不消,成为致命伤。
千言万语道不尽毛尖之痛
说信阳毛尖,不得不说车云山。说起它们,就会聊起中国千年茶话。“车云山”、“信阳毛尖”,是河南的骄傲,也是难以言说的心病。
车云山位于鄂豫之界,沐长江之雨,浴淮河之风,所产毛尖,品质列绿茶之首。信阳毛尖在国际国内获的大奖,都是在车云山采摘的。然而,记者发现,不少信阳毛尖包装盒上称信阳毛尖多次被国际国内评为金奖,就是没有打出“车云山”商标。信阳毛尖难走出省门、国门,记者问了多个信阳毛尖茶商这其中的缘由,都顾左右而言他。
刨根问底中,云南西双版纳国普茶叶有限公司郑州销售公司经理孙健揭开了谜底:“著名原产地商标丧失了,象征茶文化历史的千佛塔被人为毁掉了。”
惊愕之中的记者了解到,湖北随州人捷足先登,注册了“车云山”商标。湖北的“车云山”毛尖“吃”过山界,信阳的“金字招牌”打不出,不得不进入共用品牌“信阳毛尖”。而“信阳毛尖”在韩国被一茶商注册为商标。
车云山千佛塔位于浉河区董家河境内的车云山村。相传武则天肠胃有疾,药不能治,饮过这里的毛尖后,疾病顿时消除,于是赏赐银两在车云山山顶建立了千佛塔。千佛塔成为河南茶史中一个独特的标志。如今,这一县级文物被人拆毁了,不但如此,千年的御茶园连个碑都没有立,全国各地茶商凭吊信阳毛尖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载体都没有了。孙健和省茶业商会、郑州市茶叶商会、省茶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对上天赐予信阳这么好的“牌”的毁灭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