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关于古瓷的研究方法
下一主题:木版水印的制作过程
在景德镇,仿古瓷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大路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但仿得貌合神离,有时甚至出现史无记载的式样。另一种是所谓的“高仿瓷”,产量低,但品质优良,价格当然昂贵。樊家井做的都是大路货。而在另一些地方,高仿瓷的危害就更甚。据了解,一些不满足于仿古瓷器制作的人,为了能获得更可观的利益,不惜伪造价值连城的古代名瓷,并与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联手干起违法乱纪的事。比如曾在海外大型拍卖会上露过脸的元代青花大坛等,是收藏界眼中的重器,拍卖一起价就是百万元以上。然而在这些作坊村里,只花300元就可轻松购得。就这样,从这里流入民间的赝品不知使多少人折了老本。
在当地,不良制造者大多也是背地里偷着干的。因为就在同个村,更多的是一些大型的正规企业从事着高仿瓷的生产。厂方告知,生产高仿瓷均要明确地在产品上标明高仿,也不做旧,钱要赚在明处。因此,作伪者都不愿声张。
专家指出,瓷器仿古在宋、清两代掀起过高潮。但当时的仿,是出于对前朝器物的崇敬,是光明磊落的仿,让人一眼看出来路,或者在底足上写明“大清仿明成化”等字样,这样的仿,不失为一种再创造,可以推动这个时期的工艺发展。而今天,一些利欲熏心的作坊主和贩子,只瞄准人民币,不关心艺术本身的发展,这种仿,就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是对艺术收藏活动的冲击,是对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的反动。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武器,遏制瓷器生产业中的非法伪造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