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争取‘十二五’末将‘九华红’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茶的价格有时是没有办法衡量的,品牌、文化包含在其中。目前公司的策略是用外贸做市场,同时用一部分高端产品做品牌、拓展内销市场。”袁诚透露,九华红现在占公司营收的30%多,3年之内要达到70%,公司今年在做全国连锁、区域代理时,也将以九华红为主。
为集中精力打造品牌,袁诚甚至从去年开始有意控制出口。“2011年开始已经在控制大宗货物出口,以前出口每年增速是99%,现在减少到30%。另外,提升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做内销。”袁诚指出,“做1亿的外贸要7000万的流动资金,仅有5%的利润;做1000万的内贸,赚500万,只需投入400万的费用。企业要做少,做小,做精,做强。”此外,据透露,目前,池州的茶叶企业没有引入风险投资,已有风投接洽双园茶叶,表达合作愿意。
先做强再做大
对于“中国的茶叶应该先做强再做大,先培养品牌意识,继而催生品牌效应”的业界说法,袁诚表示很认同。“茶叶产业是传统工艺,每家每户都可以做茶叶。企业必须要差异化发展,增加实力。”
而这背后也凸显着中国茶叶现状的尴尬:我国茶园的面积以每年50%的速度在递减,另外也缺乏劳动力。袁诚表示,2008年金融风暴时是缺钱不缺人,现在是缺钱又缺人,长三角劳动力很紧张,尤其是“现在做大宗的通货,没有资源,你必须做自主创新,增加附加值”。
要做强茶叶,也需要政府“给力”,袁诚表示:“印度、斯里兰卡已经试种红茶成功了,但是他们劳动力成本低,以后说不定超过中国,娃哈哈的一款红茶是从斯里兰卡进口的。安徽出台政策推动土地流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把传统的一家一户的茶园收回来。有人说政府不扶持茶叶行业的话,5年内中国的茶叶要从国外进口。”
“现在政府投入很多,但是落实到茶叶、茶农的很少,茶叶行业是高度分散的,因此要花很大的精力、长期规划。”袁诚称。事实上,去年安徽省政府已公布了振兴茶产业规划——解决茶叶的问题,要品牌创新以及解决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