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该园区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7+10”重点建设园区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贵州省乡镇企业(湄潭)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贵州省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贵州省一类工业园区”、“贵州省湄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婀娜多姿的“黔北小江南”,享誉中外的“中国名茶之乡”,“湄潭模式”的成功吸引了更多企业家的眼光,纷纷要求到湄潭入园兴业。湄潭顺势而为,占地16平方公里的湄潭工业园区B区正在快速推进,以晴集团茶叶加工循环经济科技项目、司牧公司超临界制备辣椒碱及辣椒红色素产业化项目、陆圣康源年产16万吨七润饮品生产线、南方嘉木年产2万吨精炼茶叶籽油扩建项目等30多个绿色食品加工纷至沓来……
“这个园区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紧密融合的产物。”湄潭县副县长、园区管委会主任唐小宇表示,到2015年,该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300亿元,对全县工业发展贡献率达90%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GDP40%以上,建设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园区。
在地理条件差、矿产资源匮乏、技术落后、没有区位优势的农业县,在工业强省主战略指引下,能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湄潭县为省内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和经验:立足特色产业优势,走绿色工业化道路。
正是秀美的山水涵养了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企业集聚在这里,承载着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成为湄潭落实“工业强省”战略的主引擎。事实上,根据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这也是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又一思路。翻开遵义“10+7”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图,无不彰显着这一要义:和平工业园区以承接国家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和中心城区老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为主;贵州航天高科技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桐梓煤化工、火电厂、铝业公司、钛业公司等大型企业为主;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铝工业冶炼和深加工为主等等,努力形成功能完备、产业协调、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