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大作为”从何来?紫砂经验启示录
发布时间 2012-04-13 浏览 47284 次
这里俨然是一座紫砂壶历史博物馆。来到这里的客人,不仅能买到顶尖的紫砂壶壶,还能感受、了解到紫砂壶壶的文化内涵。

更全面的博物馆当数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该馆设有“古代陶瓷馆”、“名人名作馆”、“世界陶瓷馆”、“五朵金花馆”,还配套设置48个陶艺工作室。馆内藏品近万件,常年展示2000余件(套)。宜兴人不仅重视构筑紫砂壶文化,同时注重收集其他陶瓷产区的名家大作,致力于成为名副其实的“陶都”,前述的“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就是这方面的杰作。

大师名作藏于民间

在当前市场上,一把普通紫砂壶壶的价格从上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名家大师的作品则达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即便这样,有些大师紫砂壶壶的预约仍然排到10年以后。拍卖市场上的紫砂壶壶更是“热得发烫”,一把顾景舟制作、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拍出1232万元的天价。伴随着紫砂壶壶价格的不断走高,紫砂壶从业者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然而,紫砂壶制陶在宜兴的经济领域中却不是主角。在当地政府官员看来,紫砂壶对于宜兴财政的贡献十分有限,但它却是个“富民产业”。丁蜀镇及其周边乡镇从事紫砂壶及相关产业的不下20万人。宜兴市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鲍建生介绍,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紫砂壶经历了从民间艺人制壶卖壶,到国营厂集中生产,再回归到民间作坊的发展阶段,“现在有上万个民间作坊”。

紫砂壶界的大师们,就都散落在民间各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作品的继续升值。很多人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在那些个红绿琉璃瓦围着的小院子里排起长队,只为获得一把大师亲手打制的紫砂壶名壶。

对此,参加考察学习的丰盈石业吴德强感到羡慕,“我们就是要学习大师如何推广自己的品牌”。

职称带来“头衔经济”

“技艺达到一定层次,技术上难以分出高低,而职称、头衔则决定了他的审美水平、理论水平和知名度。”《美术大鉴》主编王晓强认为,宜兴近些年来大力推动紫砂壶从业人员参评职称和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定价提供了参照,减少了价格战带来的恶性竞争,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紫砂壶壶市场的繁荣。

据介绍,紫砂壶壶人才队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宝塔”形,坚实的塔座是上万名民间紫砂壶艺人,塔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间则是技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与职称头衔相挂钩的价格体系,激励着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艺和理论水平,形成了一股紫砂壶壶创新的强大动力。

大师“大作为”从何来?

启示

“惠安石雕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决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蒋向群表示,宜兴紫砂壶产业带来的启示包括提高附加值、培养各级大师、打造品牌等。

启示1:科学规划 创新运营

紫砂壶壶行业规划做得好。不管是陶瓷博物馆、陶瓷城交易市场还是大师创作室,都有科学的规划,运营模式也有创新。游客来到宜兴,首先能感受到浓厚的紫砂壶历史文化,其次能欣赏到各个年代大师作品,最后还能购买到各种不同档次的紫砂壶壶,无论是自用还是馈赠,都能找到适宜的产品。

启示2:大师素养 融会贯通

大师不仅熟练掌握了紫砂壶壶制作技艺,还对很多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包括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这些艺术在一把紫砂壶壶上得到了融会贯通,使其真正具备了成为传世之作的基本条件。

启示3:大师品牌 个性鲜明

紫砂壶壶大师的作品还没出家门就被买走了,因为大师的名声在外。他们的作品很注重宣传、推广,注重历史、流派的传承,并且具备个人风格,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品牌。而只有个性化的东西才能产生巨大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他们坚持工艺精益求精,一个月就做两三件,细心呵护自己的品牌。

启示4:工作室群 “1+1>2”

大师注重建立个人工作室,讲究周边环境、历史传承,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徐达明大师工作室是在一个幽静的院子里,陈建平大师工作室则位于犹如小型紫砂壶博物馆的长乐弘陶庄。大师们在不大的地方创作了惊人的业绩,几平方米空间里,一个月可以创造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产值。大师工作室可集中可分散,关键是要有创作氛围,和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而对一个城市、一个产业来说,更多的大师工作室无疑将形成一个创作群体,产生“1+1>2”的效应。

启示5:区域经济 助力发展

宜兴不仅工艺陶有名,而且工业陶、日用陶、建筑园林陶同样发展得很好,共同构筑了陶瓷产业的根基,为紫砂壶壶产业的兴盛营造了学术、技艺氛围。此外,传统产业与现代经济息息相关,宜兴毗邻南京、上海等,经济繁荣,客观上形成了强大的区域购买力,为传统产业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编辑:李梦)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