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界的大师们,就都散落在民间各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作品的继续升值。很多人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在那些个红绿琉璃瓦围着的小院子里排起长队,只为获得一把大师亲手打制的紫砂壶名壶。
对此,参加考察学习的丰盈石业吴德强感到羡慕,“我们就是要学习大师如何推广自己的品牌”。
职称带来“头衔经济”
“技艺达到一定层次,技术上难以分出高低,而职称、头衔则决定了他的审美水平、理论水平和知名度。”《美术大鉴》主编王晓强认为,宜兴近些年来大力推动紫砂壶从业人员参评职称和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定价提供了参照,减少了价格战带来的恶性竞争,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紫砂壶壶市场的繁荣。
据介绍,紫砂壶壶人才队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宝塔”形,坚实的塔座是上万名民间紫砂壶艺人,塔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间则是技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与职称头衔相挂钩的价格体系,激励着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艺和理论水平,形成了一股紫砂壶壶创新的强大动力。
大师“大作为”从何来?
启示
“惠安石雕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决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蒋向群表示,宜兴紫砂壶产业带来的启示包括提高附加值、培养各级大师、打造品牌等。
启示1:科学规划 创新运营
紫砂壶壶行业规划做得好。不管是陶瓷博物馆、陶瓷城交易市场还是大师创作室,都有科学的规划,运营模式也有创新。游客来到宜兴,首先能感受到浓厚的紫砂壶历史文化,其次能欣赏到各个年代大师作品,最后还能购买到各种不同档次的紫砂壶壶,无论是自用还是馈赠,都能找到适宜的产品。
启示2:大师素养 融会贯通
大师不仅熟练掌握了紫砂壶壶制作技艺,还对很多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包括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这些艺术在一把紫砂壶壶上得到了融会贯通,使其真正具备了成为传世之作的基本条件。
启示3:大师品牌 个性鲜明
紫砂壶壶大师的作品还没出家门就被买走了,因为大师的名声在外。他们的作品很注重宣传、推广,注重历史、流派的传承,并且具备个人风格,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品牌。而只有个性化的东西才能产生巨大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他们坚持工艺精益求精,一个月就做两三件,细心呵护自己的品牌。
启示4:工作室群 “1+1>2”
大师注重建立个人工作室,讲究周边环境、历史传承,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徐达明大师工作室是在一个幽静的院子里,陈建平大师工作室则位于犹如小型紫砂壶博物馆的长乐弘陶庄。大师们在不大的地方创作了惊人的业绩,几平方米空间里,一个月可以创造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产值。大师工作室可集中可分散,关键是要有创作氛围,和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而对一个城市、一个产业来说,更多的大师工作室无疑将形成一个创作群体,产生“1+1>2”的效应。
启示5:区域经济 助力发展
宜兴不仅工艺陶有名,而且工业陶、日用陶、建筑园林陶同样发展得很好,共同构筑了陶瓷产业的根基,为紫砂壶壶产业的兴盛营造了学术、技艺氛围。此外,传统产业与现代经济息息相关,宜兴毗邻南京、上海等,经济繁荣,客观上形成了强大的区域购买力,为传统产业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编辑: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