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古代书画“传”和“款”字类作品
发布时间 2012-04-19 浏览 49793 次
/p>

“款”字类书画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古人比较认真的模仿之作,也有近代人臆造的伪劣之作,因此收藏时遇到署大名头的“款”字类书画需审慎对待。现今一般认为,清三代及明代流传下来的“款”字类书画艺术价值较高,清末民国以后的仿作则需要多从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高低加以考量。近年在书画收藏中,一些画艺精湛的“款”字类书画,同样受到收藏者的好评和追捧。如2000年朵云轩秋季推出一件宋赵伯驹款《荷亭销夏》轴,学术界认为恐非赵伯驹真迹,应为明孟之院体山水。但此画历史上曾经高士奇、戴植、狄平子三位大鉴藏家递藏,而作为清初在书画鉴赏上颇有名气的高士奇对此画钟爱之极,认为是赵氏真迹,将它收入自己精心遴选的藏画集《江村销夏录》中并作条缕之析,结果受到众多藏家追捧,拍出233.2万元,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最高价。

古代书画中的“传”字类作品和“款”字类作品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和见证。曾对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产生过积极影响,同样都是珍贵的文化遗存。如果我们在收藏鉴赏古书画时,对他们多一些了解并予以正确解读,对于科学评价书画藏品的艺术价值,更好地指导书画收藏,都是很有益处的。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