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画荷的风格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 师古期:
关于张大千画荷的师承问题,他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说道:""予乃效八大为墨荷""。由此可知,他画荷最初学八大山人,年龄在二十一、二岁。通过他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画荷作品,可以看出还临摹过陈白阳、徐青藤、石涛、陈老莲、新罗山人等,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韵"",取石涛之""气"",溶石涛,八大于一体。对于气韵问题,张大千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二、 集古期:
张大千自三十多岁至六十岁左右的荷花作品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他在八大、石涛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提神醒目之作用。
在这一时期,张大千特别注意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他说:""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早书。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张大千一再提到的水草,倒是鉴定张大千画荷作品真迹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张大千画水草要依据重心所在,用草书方法画几笔水草,凡水草无层次、无力度的,皆为赝品。
三、 化古期:
自张大千六十岁左右到八十五岁期间,是她画荷的第二次大变革时期。他首创的泼彩、泼墨彩艺术不仅为山水画开辟了新纪元,也为画荷开辟了新的境地,为充分表现超出荷花本身的属性提供了条件,反之,画荷又使泼墨彩艺术阐发无余。泼墨彩荷花作品的出现也是""化古为已""的标志。
此期,张大千的一些荷花画虽近抽象,但有具象为基础,仍不失法度,有别古人,有别西画。他也认为超越了古人,如七十七岁作饿《钩金红莲》中题自抒胸意,不袭前人"";""无人无我,无古无今"";在八十四岁作的《雨荷》中题:""此亦前贤所未经拈者"";八十四岁作的《红妆照水》中题:""拟徐崇嗣没骨法为之,南田而后无有效之者""》口气之大,近乎狂妄。对此,张大千在八十四岁作的《钩金红莲》中题道:""墨落一时手不住,任讥老子做狂徒。""如果有人说他狂,他将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