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古玉的文化内涵
下一主题:闲谈玉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特征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300年。发现玉器的重要地点有江苏钱山漾、吴县草鞋山、张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浙江余反山、瑶山等。良诸文化玉器数量很多,玉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良渚文化玉器解放前即已流传于世,曾被误为战国时代玉器。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成为当时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与北方红山文化玉器相映生辉,共同写下新石器时代玉雕的灿烂篇章。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质地和制作工艺精粗差别悬殊。一般玉器所用玉材为太湖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以绿为主,或泛青或透黄,玉质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4厘米左右),手感较轻,有些玉料疏松吸水。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则选用质地细密晶润的玉材,触感平滑细腻,器物表面呈现宝石光泽,近乎铜镜的亮度,俗称“包浆壳”,色泽多以黄绿为基调。
良渚文化主要玉器有玉琮、璧、瑛、符、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