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线条之品格(二)
发布时间 2012-07-20 浏览 51072 次
性和风格多元化。它萌芽于汉末,成熟于东晋南朝。北朝隶楷以方为主,南朝方、扁、长形体均存在。说明书法发展至此,实用性质逐渐下降,观赏性逐渐提高,个人风格愈居重要地位。其中原因,无论出于实用或出于审美,但线条变化却是重要因素。

  第三,由于线条的变易性品格,在导致线条自身和「形体」变化基础上,最终促使了五种书体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在数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书写线条的每一次变化,都标志着一种新书体的产生。线条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

(一)由对图象事物再现摹写的图画线条,到对抽象事物表现的书写线条,从图画到书写的飞跃,这是最早人类书法意识的初步展示。表现了原始人类,由对最早的图画文字形体的「审美」追求,而为实用文字形体书写美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是人们最早的抽象的形式美观念具体外现。大致是在图画文字到陶文、甲骨文阶段。

(二)书写线条从抽象直线书写逐渐转移到抽象回环繁复的曲线书写,大致是在甲骨文到小篆阶段。小篆标志着古文字的终结。

(三)书写线条由简单的抽象曲线表现(篆书)逐渐转变较为讲究的点画化,规范化的直线表现,即由小篆转变为方形造型的隶书。隶书的产生,标志着书写线条已相当丰富(已有八种用笔法)书法艺术逐渐远离实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它向人们表明,作为书法语言的线条,从它的第一阶段起,就已展示具有很强的变易性。既有伴随书写程式化而强化实用性的品格,又有伴随书写程式化而强化观赏性(艺术性)的品格。棗预示它迟早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隶书的出现,正说明这一点。隶书的出现既是书写线条多样化,也是汉字方块造型的规范化和成熟化。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书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即隶书的确立之时,也是楷书、草书、行书萌芽发展之时。

(四)书写线条由点画化,规范化的直线表现,(隶、楷书体)逐渐向更自由更简化更浪漫的书写表现转化(草,行书)。大致是在隶书向楷、行、草深化的阶段。这个阶段标志中国书法各种书已经齐备,标志着书法艺术已从纯实用的院落里走出来,而真正进入了社会群众的审美领域,标志着书法群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群体风格走向个体风格。总之,标志着书法艺术发展自觉的开始与成熟。

  当然,书法线条每一次变化所引起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变革,并非直线上升。大致可以概括为:由繁而简,简而又繁,由「草率」到「规整」又到「草率」;每次变化都是一次艺术的升化。加上社会因素,往往在既复古又创新中,反复交错,交旋前进.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