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的文字考订(二)
发布时间 2012-07-05 浏览 51246 次

由于封建的避讳陋习,使有些本来是同一个字,而在不同朝代的书籍中却成了不同的字,同一个人,而在不同朝代却出现两个名字,同一个地方,而在不同朝代却出现两个地名,这就给后人阅读和利用古文献带来很多困难,可见避讳的流弊确实不少。但我们反而利用之,却又可为古书的辩伪、考古的断代、版本和字画的鉴别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例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一卷黄庭坚正书《千字文》,写得很有些貌似,但因其中一个音字(南宋孝宗名)避了讳,因此可以肯定它绝不是黄庭坚书,而是南宋人的仿书。《石渠宝笈》的“学诗堂”中著录的马和之的作品就达十四卷之多,都写明了是宋高宗书马和之画。有的是真迹,有的还可以商榷,尤其是字,问题更为明显,如《豳风图》卷,诗文中的靓字因避讳缺末笔,可以证明此诗绝非宋高宗赵构所书,因为赵构绝不会避他自己的讳;《节南山之什图》卷,诗文中的“眘”字缺笔避讳,更可证明此诗决非赵构所书,因为赵构是不会预先就避他儿子宋孝宗赵眘的讳,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可见这两个图卷的字绝不是赵构所书。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