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线条之品格(三)
发布时间 2012-07-23 浏览 50651 次
尤以书法发展初期阶段(陶文、甲骨文阶段)和书法线条彻底摆脱图画描绘性质而变成适合点画书写的阶段,(秦末以后)特别是草体产生后,线条愈趋抽象化,它的简约性品格更明显表现出来。「变易性」和「不易性」是从书法发展的角度考察。但「变易性」品格主要表现在五体书完善、确立之后的阶段。从中国书法史分析,晋唐前后是五体书成熟、完善、确立的界碑。晋唐以前,「变易性」品格表现最为突出;晋唐以后,「不易性」品格则表现最为突出,这是人们不愿看到,更是「革新家」所最忌讳的课题,然而,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存在。

  如何认识这种矛盾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四 书法艺术发展的惰性

  书法艺术同其它优秀传统艺术品类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完善的过程。在其成熟完善之前,它始终表现为上升状态,尽管不是直线的;一旦成熟并取得稳固的绝对地位后,便呈现一种停滞状态,尽管时代在前进,它永远不可能与时代同步,再出现像产生五种书体那样划时代的创举。书法史表明,隋唐以前,一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文时代始,线条变易性表现极为活跃,时时处在「追击」状态,故导致了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的产生;但至隋唐时代,中国书法发展到了它的鼎盛阶段,主要标志是「五体齐备」,「八法」齐备,而且已出现了「二王」和「颜柳」那样的空前绝后的划时代书家。隋唐以降,书法发展基本上由峰巅走下低谷,步入平原。就像一股洪流在缓缓地流淌下去,再也没有汹涌澎湃的局面,偶有几朵浪花,也仅是撞上了几垛小小礁石,但始终改变不了它的基本态势。所以隋唐以降,所谓的「创新」和「发展」已是另一种含义了。隋唐以前谈创新、发展,主要指向两大内容:(一)新书体的产生和完善;(二)书家风格的创立和变化。但隋唐以后谈创新和发展,却仅指书家个性的展现和书风的变化,不再含有对新书体创造的意义。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