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世纪初,首先应用机器生产分级
红茶,继之,日本应用机械生产蒸青
绿茶。
二、六大茶类的起源
中国最先发明
绿茶制法。炒青香味比蒸青好,制法比蒸青容易掌握,比蒸青省工。明朝研究
绿茶制法越来越多,有很多新的发明。如由烘青到晒青和炒青,是有目的要求发展
绿茶以外的茶类。通过炒制
绿茶的实践而发展到黄茶、
黑茶、
白茶、青茶、
红茶等等制法。
红茶先于青茶。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而发展到青茶,是历史的事实。由名称的先后出现以及传播到日本和各国的先后也可以说明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的。
红茶制法是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工序。品质特点是汤色深黄而泛红,叶底红亮,所以叫
红茶。青茶开始标准制法是经过两晒两晾、做青、两炒、两揉和低温长烘等八个工序,采取先
红茶后
绿茶的复杂制法。品质特点:有
红茶的甜香,无
绿茶的苦味。
(一)炒青
绿茶起源 12世纪末,发明炒青杀青制法,明朝很多茶书有具体记述。如顾元庆公元1541年写的《茶谱》、许次纾公元1591年写的 《茶疏》,不仅详述了炒青制法,而且说明提高香气的技术措施。
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说:"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现时大多数特级
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二)
红茶起源
红茶制法是在
绿茶 (晒青做色的)、
黑茶和
白茶(芽茶)的基础上发展的,小种
红茶起源于16世纪,工夫
红茶起源于1650年前后。由
白茶晒制的实践,而认识到制
红茶的日光萎凋;由
绿茶揉捻后来不及干燥变红的实践;由
黑茶渥堆变黑的实践而认识到制
红茶握红 ("发酵")的技术措施,开始发明小种
红茶制法。星村小种是远销国外的名茶之一,产地在武夷山范围内,称武夷茶。1762年植物分类学家林奈的《植物种类》就误以武夷茶代表
红茶种。
清朝董天工于1751年写的《武夷山志》载有小种和工夫的茶名,说明清朝就从小种
红茶发展到工夫
红茶。
开始制
红茶,以日光萎凋来代替
绿茶的杀青,克服了高温杀青技术的困难,是制法大改变。在发觉萎凋叶揉捻后很快起了变化,结合
黑茶的渥堆,通过实践,对下步进行渥红有了认识,而创新
红茶制法。
红茶的色香味与
绿茶完全不同,是制茶技术进一大步的提高和革新。
(三)青茶起源 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朝世宗胤祯雍正三年至十三年 (公元1725- 1735年)创制发明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清朝文宗奕袒咸丰年间,公元 1855年前后,当时福建
红茶生产过剩,品质下降,销路不畅,茶价下跌。影响广大人民的生活。促使茶业劳动者在制茶实践过程中加深认识,改变技术措施,创新花色。如台北的包种,政和的白毫莲心(俗称白毛猴),以扩大销路,而改制青茶。
青茶制法是在绿、
红茶之间。由于制
黑茶的实践,启示了
黑茶品质在绿、
红茶之间,先是
绿茶制法,后是
红茶制法,就认识了先
红茶制法,可以创新茶类。认识再实践,就发明了青茶制法。
青茶具有红、
绿茶的优点,既有
红茶的色香,又有
绿茶的爽快刺激味感,但没有
绿茶的苦味和
红茶的涩味。在制
绿茶、
黑茶、
红茶的基础上,无数的实践与认识往复循环,才发明青茶制法。六大茶类的技术措施,以青茶为最精巧,品质也以青茶为最好。
由
绿茶而黄茶而
黑茶而
白茶而
红茶到青茶,由量变到质变。内质的变化,按照这个顺序,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制法与品质,一个靠近一个。
绿茶、黄茶、
黑茶都从杀青开始,黄茶、
黑茶品质靠近
绿茶;
白茶、青茶、
红茶都从萎凋开始,制法和品质虽各有不同,但是有系统联系。六大茶类的制法与品质都有发展,演变无数的花色,各有特点,而相互联系,制茶分类就以这方面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