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收藏和投资和田玉近十年的生涯里,接触这类人群实在太多。只要有展会,他们几乎每集必到,逢玉便收。跟摊主讨价还价之后欣然掏钱购买,不论质量优劣,只要便宜。可事实悲哀,他们手中积累的所谓藏品,俱是业内所说的:“垃圾”货,不要说升值空间,就其本身几乎也不值几文。如上所述,收藏和投资不同。论收藏,绝不能太过功利,功利心态只会影响判断力。但当资本力量介入,把和田玉收藏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时,性质就不一样了。
和田玉自古是宝,“一分价格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是雷打不动的投资定律。遗憾的是,这些被“捡漏”心态所控制的人不这么认为。吊诡的是,恰恰是这类人群,也就是和田玉商品类消费者,近年来一直支撑着玉器行业的稳步发展,其成交指数占市场的一半比重,但这种消费与投资无关。
2008年下半年,随着雷曼兄弟破产,美国次贷风波骤起,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内股市大幅下挫,各个行业有相当部分的资金被深度套牢。全球性经济衰退也波及到和田玉市场,最明显的表现是销量大幅走低。2008年起,凡是经营和田玉的商家都有这种体会——伸手买玉的人在减少。这种情况下,一系列经济政策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引导资金流向。尤其是从2010年起,主流媒体一改以往玉文化传播的消费导向宣传,开始对玉器投资的盲目性做出批判性报道和言论。这些言论和报道促使很多潜力投资人望而却步,甚至很多常年消费的群体也开始持币观望,思考变通投资方向。但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却不尽相同,比如著名经济学家时寒冰先生认为,“越是在这种非常时期,一定要给自己的财富找个锚,这个锚可以是黄金、白银,也可以是其他稀有资源,也可以是一种您认为未来非常有前途的其他投资品,但一定不要让财富悬在空中”。
众所周知,在中国,和田玉属于无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在时下的投资理念中,资源性投资是重大趋势,“资源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最重要的是,和田玉产业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产物,没有哪种资金实力能进行资源性垄断,更不会有哪个游资力量可以独揽乾坤、操作走势。所以,在这种经济趋势下,近几年和田玉的价格行情不跌反涨,就可以有个合理解释了。虽说购买力下降暂时影响了行业的销量,但以长远眼光来看,文化的凝聚、资源的稀缺、价值的稳定,都决定了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无可限量的投资远景。
和田玉的价值要素
那么,什么样的和田玉才是值得收藏和投资的呢?笔者个人认为,稀缺罕有的玉种,完美细腻的玉质,卓越精湛的雕工,构成了和田玉价值的三大要素(所谓的明、清古玉很难把握真假,风险太大,不如投资现代和田玉雕刻作品).
和田玉玉种里首推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温润,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当然,还有传说中的黄玉,珍贵程度甚至超过羊脂白玉,但真正见过黄玉的人微乎其微。近几年由于白玉和青白玉原料的稀缺,一些市场炒手开始把目光瞄准那些有色料种,以沁黄料冒充黄玉,以沁红料冒充红玉,这都需要收藏者和投资人敏锐的判断力,稍有不慎就会将“赝品”当“极品”。
玉质上,如果一味地追求白度,其结果也只能是上当受骗,和田玉以润著称,白在其次。雕工方面,首推苏派、海派工艺作品。然而,近几年苏州和上海的一些所谓名家大师们竞相抬高工价,这对于和田玉行情整体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鉴于此,名家作品的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和田玉主要价值来自于材质,工艺价值只占25%以上,如果把工艺价值扩大化,将来的缩水程度可想而知。其实,一些名气不大但手艺超绝的玉匠,其作品同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