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当场就病倒了,派人到秦国去请专家来会诊,结果专家说已经病入膏肓,没治了。得,安心等死吧!没想到,六月初六这天,新麦子送来了。晋景公登时神清气爽,叫人把麦子煮好,然后把桑田巫抓来杀掉,死前还让他最后再亲眼看看新麦子。杀了人之后,晋景公正准备安心享用宫廷煮麦子,突然肚子痛要方便,也真邪门,他就在方便的时候掉进宫廷厕所里淹死了,还是没吃到新麦子。桑田巫虽然死了,但是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预测巫术。
巫师虽然有本事,可时代总在进步。有点智慧的人都不大瞧得起巫师,往往拿巫师作为反面教材。孔子就曾经说: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是没有恒心,连巫师和医生也做不好。
荀子也说:
“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有天下,而臣汤武,岂不过甚矣哉。譬之是犹伛巫跛匡大自以为有知也。”
意思是如今有些信口开河的人,说什么商汤和文王曾经分别给桀和纣打工,这些自以为 是的家伙都跟巫师一个德性。当然,话语中还可以看出荀子有点歧视残疾人的倾向,这是很不礼貌的。
有需求就能产生效益。经营方式机动灵活的民间巫师,虽然不被思想家们瞧在眼里,但在民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日子也因此过得比较滋润。西门豹治邺,治的就是民间的巫师。那位主张为河伯娶媳妇的七十多岁的老巫婆,竟然把持了邺城所有的巫术产业。官方的巫师早不知到哪里去了。要是没有政府撑腰,李逵还真斗不过李鬼。
(三)死水微澜
从战国后期开始,巫师曾经迎来过短暂复苏的黄金时代,顾颉刚说:
“在日益高涨的神仙思想尤其是统治阶层好仙风尚的刺激下,这些原本流落并活跃于下层民间的巫、医之流便纷纷而起,自觉地以神仙说为宗旨,并重新有意地综合巫、医之长,同时又进一步吸取了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养料,终于形成了一个以长生不死为旗帜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技术专长的有学有术的特殊阶层——神仙方士集团。”
巫师们在民间大搞迷信,弄点小钱补贴家用,但在政治上却没有什么前途。一批有理想的巫师念念不忘远古时代的荣光,力图再为帝王师,重铸帝王魂。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跳过所有的中间人,直指最高统治者。
巫师们先夸说自己如何机缘巧合,得到了不死药,如何健康长寿。在社会上掀起追求长生不老的风潮后,再去游说帝王。比起前辈来,这些巫师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在理论上更加过硬,什么阴阳五行八卦气功之类的学说一齐上阵;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小地方活动,他们四处云游,一会出海,一会上山,既开阔了眼界,又广交了朋友。于是在战国中后期,方士集团逐渐形成。一时间,整个东海岸都有方士们出没,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纷纷派遣方士们出海寻找住着仙人的海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最热衷的就是寻找神仙和不死药。在秦始皇的感召下,神仙学成为全国最热门的专业。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山东、河北一带沿海的农民兄弟,一放下锄头就自发地研究神仙、方术。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咸阳献宝,在阿房宫出入的方士,有名有姓的就有十多个,其中就包括率领几千童男童女出海的徐福。秦始皇当然也没闲着,他三番五次地出巡,访求不死药。
秦国灭亡后,汉武帝再接再厉,高举起求仙的大旗。汉武帝时的国力更加强盛,方士人数更多,文化水平也更高,据不完全统计,向汉武帝上书兜售成仙秘方的就有上万人。汉武帝上当归上当,求仙的热情依然不减,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
巫师(方士)在西汉风光无限,可从本质上说,不过是皇帝的小厮,除了请神仙、找不死药这些技术活儿,他们什么用场也派不上。东汉后期,神仙方术被道教吸收,不少方士就转行做了道士。
巫师的黄金时代到底远去了。
神仙图
儒家的文人们一说起圣人,尤其是先秦的那些著名圣人,总是啧啧有声地赞叹。即使说来说去总不过是些仁义礼智信之类的套话,也仍然乐此不疲。赞美的话儿讲了一箩筐,圣人的长相却很少有人提起。推想起来,能做圣人的,就算不是英俊神武,相貌也应该在中人之上吧。
不过,有人并不这么看。在荀子眼里,没有一个圣人模样周正:孔子脸上像蒙了张驱鬼 的面具;周公身体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脸色永远像削了皮的瓜一样泛出青绿色;大禹腿是瘸的,走路一跳一跳;商汤半身不遂;最不可思议的是舜,眼睛里有两个瞳仁。这些形象岂止是不周正,简直就是些歪瓜裂枣。幸好荀子在古代并不受重视,要是也像孔孟那样受尊崇,真不晓得道学先生们该怎样为圣人涂脂抹粉了。
荀子的说法并不是无稽之谈。我们曾经介绍过,古代的圣人们大抵都做过巫师,而巫师对脸蛋的要求的确不怎么高,有时甚至专挑其丑无比的人。古人有自己的道理,他们认为长得奇形怪状的人往往天赋异禀,感受上天的气也比旁人多些,更容易与上天交流。丑,因此成了资本与财富。
不过根本的原因并不在此,毕竟天生丑陋的人并不多,丑陋而又热爱巫师职业的人更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热爱巫师职业又能从事这一行当的更是少之又少。
巫师的丑,主要是因为他们戴了面具。
面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巫师作法,通神的法器必不可少,法器的种类也很多,比如鼓、羽毛、酒等等。动物也是巫师的重要助手。在古人看来,不少动物具有与神交流的能力,所以找个动物做助手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从商朝开始,人们就用龟甲占卜,在他们看来,龟甲上烧灼的裂纹能够反映天意。到了周朝,大概乌龟王八比商朝时少了很多,因此更多地是用蓍草来占卜。但遇到非常困难的问题时,还是要用龟甲来占卜,而且龟甲占卜的结果具有优先权。各诸侯国都把龟甲作为镇国之宝,碰到水火之灾,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好龟甲。士大夫们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迫流亡国外时,也经常把本国的龟甲偷偷带走。
一些虚拟的动物也具备通神的能力,龙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张光直说:
“两龙在《山海经》里是不少神与巫的标准配备。”
在商周时期的一些图案中,还出现过人把头伸进老虎、狮子等猛兽的嘴巴里的形象,这并不是猛兽要吃人,也不是驯兽杂技表演,而是动物张开大口,嘘气成风,是帮助巫师进入神灵的世界的一种方法。
《左传》上说,舜在给尧当差的时候,天下有四大恶人:浑敦、穷奇、杌、饕餮。舜把它们抓住后,发配边疆,用来抵御魑魅。魑魅是山林异气所生出的怪物,人面兽身,专门危害人类。很显然,舜这是把四大恶人当驱鬼怪的工具使唤了。其实,在神话中,这四位恶人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怪兽:浑敦样子像个气囊,六条腿,两对翅膀,还懂点歌舞。饕餮长得羊身人面,眼睛在腋下,老虎牙齿,叫声像婴儿。杌样子像老虎,毛长两尺,人面虎足猪牙,尾巴长一丈八尺,打起架来特别不要命。穷奇长得也像老虎,有翅膀,吃人喜欢从脑袋开始。派这四位凶神恶煞去对付妖魔鬼怪,真是此文章共有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