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县一个农民在中岳嵩山峻极峰顶的石缝中,发现了一通唐朝武则天时的金简,内容是乞求天官为武则天免罪赐福。
1994年在南岳衡山,也发现宋徽宗时投在山崖上的内容相近的金简。这藏于峰顶的事实,正是“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向天官求福的印证。
道教的一项全新策划重新塑造天官形象,也决定他将来的演化之路。这天地水三官三位一体,很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策划的开始,是将他们塑造为有名有姓的人,知名度越高越好。于是中华的三位始祖---尧、舜、禹成为最佳人选。尧帝资格最老,他观天象以定四时节气,与天的观念很相合。舜帝巡游四方划分天下为十二州,教民勤于农牧,合于地之厚德。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替代原来的水官顺理成章。
但精彩之处还在后面,道教策划的真实意图在于塑造永恒的崇拜偶像,并且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三官信仰深深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种方式就是节日。
寿筵试验
道教著作《历代神仙通鉴》中把天地水三官诞生神话和三个重要民俗节日联系在一起。书中说到,元始天尊吸取天地间精华之气,在体内孕化成灵胎圣体。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尧帝降生。七月十五日,舜帝降生。十月十五日,大禹帝降生。他们三位的生日后来成为三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即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尤其是天官的生日正月十五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至今还是最有影响的民俗节日之一。
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赐福的天官终于降下凡尘。过去他是高坐在庙宇中的威严天官,接受帝王虔诚的供奉。现在他是装束富贵华丽,和颜悦色的福星;无论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福星往往粉墨登场,殷勤地为观众送来好运和福气。
这就是福星奇特的演化之路:
最初他发源于先民对木星的星辰自然崇拜。西汉以来,他是保佑丰收的赐福星官---岁星。但唐朝时,太岁神的凶险一面被过度传扬,大大削弱了岁星的赐福意蕴,人们转而把纳福迎祥的愿望寄托在一位人间好官阳城身上,认为他就是福星下凡来救苦救难。明清以来,道教神系中的天官后来居上,最终成为人所共认的赐福天官---福星。
福星与禄星和寿星一起频频亮相,成为最受民众欢迎的吉祥星官组合。
此文章共有3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