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缙诸跋,真迹无疑。解缙为明初书法名家,既精于小楷,又擅长行草。他的传世作品尚多,可资参照对比。"南本"有解缙分篇题跋和总跋共6段、397字,书写在蜡黄写经纸上,均作行草或间以楷书,行革做让相缀,神采奕奕,楷书亦精研端雅,为其书法典型风貌。有的专家认为,解书颇有其风格,但非真迹,这是由于对林氏《豳风图》已怀疑悸,而对解书缺乏深入观察,以至作出相反的判断。事实上,只要按照解书传世墨迹与"南本"认真核对,即可得出明确的印象,其笔、墨特征毫无二致,当属真迹无疑。(插图39.40)
林子奂为元末画家,解缙与其相距年代较近,解书的可靠性,则更证明了林画的真实性。至于解书之后明人请跋,有人认为"似出一手",从"南本"宫锦包首和玉撇被偷换的情况看,抑或被移植其他仿品之中,但这毕竟次要,毋庸再议。该卷的主体是豳风画面、经文篆书、解绍诸践,这个主体能够站立得住,经受各种比较与考辨,证明其为真迹,那就可以排除一些枝枝节节的困扰,从而理直气壮地作出鲜明肯定的回答。
四、时代气息,非常强烈。宋元以降,多有画家作诗经图,风格各异,见之著录者,比比皆是。"南本"林子奂《豳风图》,自成体系,独具风貌,时代气息,尤为强烈,决非后人摹本。书画艺术产生在一定历史时期,必然具有其时代的气息,这种`气息"是任何人都模仿不了的。以"海本"观之,徒具形似,充满火气而无灵气。"南本"则不然,通卷灵秀明杨,自得天趣,艺术灵感,跃然纸上。再就与林子奂年代相近的元末明初画家徐贲、王级诸人作一番考察,`南本"与之气息相通,时代风格相当接近。故对"南本"必须断然肯定,而没有任何根据和理由加以否定。
综上所述,肯定"南本"为真迹,一是探其来源,二是观其笔墨,三是察其时代气息。这些是通常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也是确认`南本"的本质所在。抓住本质,搞准搞透,所作的判断就会正确无误。
据我所知,林子奂《豳风图》有好几卷流行于美国、香港、北京等地,既然判定“南本”为真,其余则均为赝品了。不入前国外归来,路过深圳,得北京荣宝斋拍卖经手人见告,曾经某先生所题《豳风图》一卷以百余万元转售友人,当知其为赝品时,要求退款,还回百万元了结。“南本”原经办人汪先生拟交荣宝斋拍卖“南卷”,由于出现上面情况,汉有马上付诸实现,随后不久由山西某位女企业家以百多万元购去。到此《豳风图》的浮沉才告一段落,可谓曲折复杂之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