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冬至风俗:冬至拜师与
下一主题:二月二的简介
观晴雨 《农政全书》:“十一月冬至,古谚云:明证暗至。(明,晴也;暗,阴也。正,正月也;至,冬至也。)又谚云:“晴干冬至湿渌年”或者“干净冬至邋遢年”。而说相反。谚曰:“干冬湿年,坐了种田。”又云:“热闹冬至冷淡年。”盖吴人尚冬至欲晴,姑也。或云:“冬至晴,年必晴;冬至阴,年必雨。”《农桑辑要》称:“(冬至)有雾主来年旱。”
看雪 陕西西乡县习俗:“十一月冬至日,向巴山看雪以占来岁丰歉。”江南《嘉定县志》载:“冬至后逢节三戊日为腊,谚云:‘腊雪是被,春雪是鬼。’又主来年丰,杀蝗虫子。”
看米价 江南《嘉定县志》载:“冬至前米价喜长。谚云:‘冬前米价长,穷人男女倒好养;冬前米价落,穷汉/人价越萧索’。”《农桑辑要》云:“冬至前米价长,后必贱;落则所贵。谚云:‘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未价落,贫儿转萧索’。”
其他 《农桑辑要》云:“欲知来年五谷所宜,是日(冬至日)取诸种各平量一升,布囊盛之,埋窖阴地后五日,发取量之,息多者岁所宜也。《广平府志》也有同样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以冬至日数来岁正月朔日。五十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日减一斗;有余日,日益一升。”山西《猗县志》载:“长至,农人接视麦根,白蕊多则丰穰。”山东《滋阳县志》:“冬至修燧灶以祈寿。”……
以上种种,充分反映出人们把握未来、控制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大胆探索精神。尽管人们采取的方法还不尽科学,结论也还带有很大的臆测和猜想成分。但是,这些做法和结论,都无疑给现代人以多方面的启发,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反复思考并通过反复实践进行考察和研究的课题。(刘其印)来源:中国民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