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营 统一服务
要想把茶叶做成茶产业,必须成立专业的合作社。“看着合作社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成家立业。”劳繁形象贴切地形容。
惠农茶叶专业合作社2009年成立,当时只有9名社员,全社茶园基地只有数十亩。而今,该社的茶叶基地已经发展到600多亩,社员近400户,带动农户700多户,群众种植茶叶面积达1600亩,辐射平南镇10个村委和横县板路镇,许多农户凭此脱贫致富。
平南镇古寮村茶农李旭十分动情地告诉记者:“我是2009年加入合作社的,现在既是社员,也是古寮村茶叶收购点的负责人。今天一天就收得200多斤茶青,多的时候一天能收2000多斤。”“我原来只有2亩茶田,现在一口气种了15亩,这都得益于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对茶叶种植户实行统一注册商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李旭笑吟吟地说。从提供优良茶叶品种和种植技术到销售向导、产品回收,
惠农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和茶农提供一条龙服务。2011年,灵山县平南镇惠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干茶100多吨,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支付社员和茶农的茶青款近1000万元。仅种茶一项社员年均收入近3万元,户均增收近7000元,土地亩产值达6500元以上。
“像今年的茶青收购便宜的也有6元到8元一公斤,而最贵的春茶茶青涨到32元一公斤,茶叶收购和价钱稳定,给茶农吃上定心丸。所以原本很少人种茶的古寮村,现在90%的人都在种茶。”李旭笑说。
联合致富 辐射周边
聊起合作社,朴实得像摘茶工人一样的劳繁也有着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发展让许多茶农收益,石基村的刘榜家原来是不种茶叶的,他在广东打工,妻子在家务农和照顾家里,是典型的家庭困难户。2009年合作社成立后,发展成为社员,种了3亩多优质茶叶,当时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合作社还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种植技术跟踪服务,夫妻俩分工合作,刘榜仍然在广东打工,其妻子在家种茶,几年时间,她们家已在平南街上买宅基地并建好新楼房。
对经济困难的社员合作社是鼎力相助,指派技术人员到社员和茶农茶园,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指导,帮助社员和茶农解决茶叶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社员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许多原本只靠外出打工者维持家庭开支的家庭和留守人员,逐渐被纳入合作社或发展成为茶农,有活干、有钱收,从而增加了家庭的收入,走上了技术致富、联合致富的“康庄大道”。
合作社的发展让当地群众得到好收益,与平南镇相邻的横县板路村群众也“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加入到合作社当中。韦守边就是一位加入合作社后种茶致富人之一。2009年韦守边只有5亩种植着传统茶叶的茶田,成为了社员之后,全部换上了合作社提供的优质茶种,种植面积发展到15亩,从一个普通茶农变成了“茶老板”,家里还买回了小汽车。(李鹏钧 邓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