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中,不同人、事的出现,意义截然不同。倘若李清照的茶出现在厨房而不是书房,就不会有猜书喝茶之故。李清照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杯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当厨房与客厅分离,生活也发生了实质的变化。物随人性,到最后,那片写于破国家亡后的《〈金石录〉后序》成为肝肠寸断的文字。
陆羽椎髻卉裳之时,与他相伴的只有竹林七贤;朱权在家建造一个茶灶,陶渊明就找上门来;而张岱,是一切茶叶营销的鼻祖,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饮茶与售茶行为。茶叶的域外故事,我们了解多少?茶对英国文明的重塑?对美国的影响?在丛林法则的年代,茶叶以其柔软的身姿征服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几个民族;而输出茶叶的天朝上国,却因为茶叶走向衰亡之路,在大谈资源战的今天,我们终将获得何种启示?《茶叶战争》是一本探索之书,有疑问,有判断,有描述,也有结论。最重要的是,是重视茶在历史中的位置,小小的叶子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茶叶在中华帝国的天朝朝贡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唐代开始,茶叶就是驭番制夷的有效工具,到了明代尤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嗜茶成瘾后,茶叶更是成为攻城掠寨的利器,无形的茶叶长城远比那些防御工事管用。晚清企图用茶来制衡英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但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夷族,天朝上国太缺乏了解,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序幕。
茶叶有三大特性。第一是远征性,茶叶生长很难突破北纬39°,故要想获取茶叶必须从中国南方调运;第二是渗透性,茶叶属于成瘾品,很容易上瘾,这造成了依赖;第三是精神性,中国儒释道为茶注入了特别的精神气质,让茶成为梦幻东方的神奇物质。
现在总会听到中国复兴这样的词汇。复兴到何时,依靠什么来复兴?当下中国经济势力已经名列全球第二,又有了输出价值的观念,但输出什么?18、19、20世纪,中国、英国、美国都因为茶叶而分别称为世界的霸主,难道只是巧合?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我才开始了对茶叶重塑世界权力的研究。研究中,我借用福柯的话语研究的范式,从萨义德《东方学》那里获得了更直接的启发,梳理出茶叶被假借、被遮蔽的权力史。如果有人能读出这层意思,那么,将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