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命和矿物质;此外,果汁饮料和乳品饮料、果汁饮料和能量饮料的界限将更为模糊。 功能强化成分包括活性乳酸菌,例如微生物和大豆,花青素(对视网膜有益)、番茄红素(捕捉自由基)和胶原物质及芦荟(对皮肤有益)等。维他命和矿物质强化指在果汁及果汁饮料中强化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他命(A、C、E)、钙、维生素B系列和纤维素。果汁饮料的“低能”则是指低糖和低热,主要通过减少糖和卡路里的含量,添加没有营养的甜味剂得以实现。 碳酸饮料比例下降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就我国整个饮料行业的状况来看,2006年产品品种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传统的三大主要品种之一的瓶装饮用水的比重首次出现下调,1~11月其比重为37.7%,比上年同期下降3.17%。其他两个传统品种,果汁、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46%和下降1.67%。 “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其他品种的高速发展造成的,这也表明了今后饮料行业品种结构调整方面的大趋势。”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说。 根据规划,今后我国的饮料产业的区域布局,在果品优势区将重点发展果汁及果汁饮料加工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大城市,重点培育茶饮料、保健饮料、运动功能性饮料以及果汁饮料加工企业,在水源条件优越的西南、中南地区,重点发展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茶饮料等加工企业。” 关于产品集中度方面,2006年的资料显示,碳酸饮料和瓶装水两个行业里,产品集中度非常高,14%的碳酸饮料企业数量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21%,瓶装饮用水的企业数占全行业25.6%,但它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将近60%。 目前,全球软饮料销售额已超过1920亿美元,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软饮料市场以北美和西欧最大,分别占到世界销售总额的38%和24%。从软饮料的品种来看,碳酸饮料仍占主导地位,占世界总销售额的54%,其次是果汁饮料和矿泉水,分别占18.5%和13.6%。 截至去年12月底,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个数1067个。其中,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08%和26.24%,之后依次为碳酸饮料制造业、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 “一个是三大品种的比例在下降,还有一个,前六名省市的产量比重比去年同期都在下降,说明我们的区域在日趋分布合理。”赵亚利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其他品种的高速发展。据悉,瓶装饮用水的比重首次发生了比较大的下调,1到11月它的比重是37.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7%。果汁和果汁饮料的比重在1到11月是20%,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46%。碳酸饮料在今年1到10月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7%。 成多元化经营格局 针对“十一五”规划,可乐生产大户百事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饮料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加强,居民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会对饮料行业的增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公司已经在中国注重多元化发展,将旗下的功能性饮料佳得乐品牌引入就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06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