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硬枝红心(别名:大广红心)
树形稍大,枝叶稍疏,叶形呈长椭圆披针形,锯齿锐利大 小不等,叶色呈紫红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红色。本品种萌芽期长,树势强健,收量居中。原产地为台北 县金山乡,目前以石门乡为主产地。
(5) 阿萨母
分枝绸密,叶形较大,本品种种于1920年前后,由日人从 印度引入,经平镇试验所试验证实其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且适种于鱼池茶区,故日本政府于1936年于鱼池区设红 茶试验所,专事印度种之驯化试验及繁殖推广。光复后由于政府大力推广,栽培面积曾达二千公顷。
(6) 红心大□
树形稍大,叶形长椭圆形,叶色呈绿色,侧脉几乎同叶色 ,故无最不明显的品种,幼芽带红色。树势尚强,生长迅速,但不及硬枝红心与大叶乌龙,本品种之主要产地为新 埔、竹东、峨眉等乡镇。
(7) 黄心乌龙
树形稍大,枝叶著生稍密且开展,外形近于红心大□种。 树势旺盛时叶色浓绿,树势衰老时叶色则呈黄绿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绿色。本品种以头屋乡为主产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制造乌龙茶白毫多,外观品质优良,故在名茶区老田寮地区种植最多。
(8) 铁观音
树形稍大,枝条肥大,叶形椭圆形,叶面最为开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转大波浪状为其特徵,侧脉间隆起呈皱纹状,幼芽稍带红色,产量少。本品种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为原产地,于1919年由木栅龙业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栅为主产地。
3.近年育成之优良新品种
茶叶改良场研究育成之茶树新品种,自民国五十八年之台茶一 号起至今已发展至台茶十七号,其中除台茶七号、八号为茶业改良场鱼池分场研究育成外,其馀均由桃园县台湾茶业改良场 育成。
(1) 台茶十二号(别名:金萱)
树身属横张型,叶呈淡绿色、阔椭圆形,叶片比青心大□ 大,产收量较青心乌龙、台茶十三号高,对于青心乌龙最易患之枯枝病则具抵抗性。本品种适于制造半发酵茶(包 括:包种茶、乌龙茶、冻顶茶、水仙、铁观音等),其香气及滋味带浓厚而沈郁之玉兰香,宜富甘韵。「金萱」种 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齐,适于发展机械化采收。
(2) 台茶十三号(别名:翠玉)
树型较台茶十二号稍直立,叶呈绿色、大椭圆型,与金萱 同适于制作青茶,但产量较金萱低,香气、滋味不及金萱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