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雄:创新茶就是不停试错
发布时间 2013-06-02 浏览 50026 次
茶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陈志雄:可能形成习惯了,喝茶会条件反射,先注意茶汤是青还是金黄,稀还是稠。然后闻闻香味怎么样,再喝一口。马上就会思考这个茶的优缺点在哪里。如果好原料被他们做烂了,就会很想告诉茶商火候要再怎么焙,后发酵还要多久才合适,有点强迫症。

  记者:据说茶师要忌口,否则对品评茶不利,是这样吗?

  陈志雄:成为茶师要牺牲很多口舌爱好,烟、酒、重口味的食品最好少吃,特别对绿茶花茶、清香型铁观音的品评影响很大。

  记者:除了品茶,茶师还会做些什么?

  陈志雄:看市场、搞创新都很重要。比如创新,躺在传统工艺上是不行的。我们曾经尝试创制“观音红”,用铁观音的茶树做红茶,茶农们用传统红茶的制法失败了,茶汤涩重。最后我们引导茶农在初制过程中结合乌龙茶工艺,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但带来了理想的口味。

  新茶诞生 艰难的试错过程

  新茶品的研制十分神秘,因为采访,陈志雄为记者展示了平时不对外开放的研发室。房间里两面墙的架子被茶样本填充得没有剩余空间,靠窗的位置有一方半人高的专业不锈钢评茶台,平时茶师会在这泡茶研判。但新茶研发远远不是将这些样品拼配、泡饮这么简单。

  记者:茶师在构思一款新茶时,通常怎么开始?

  陈志雄:首先在心里出一个预期的口味、要求。比如海堤红,我希望它有花香、果香、蜂蜜香,口味甘醇,一斤茶头数要超过4万个,品相才美。

  记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

  陈志雄:我们首先要对市场观察,看消费者的对各种茶的反馈,再结合对制茶长期经验。综合后感觉这样的几个特点是比较理想的。

  记者:如何研制呢?在实验室评鉴台上配茶品泡吗?

  陈志雄:在办公室研发远远不够。创制新茶是很艰难的不停试错过程。

  为了海堤红的开发,我们到省内各产区、到江西、云南、安徽甚至国外许多地方,看当地的茶做得怎样,按我们的引导会做出什么口味,结合新工艺又是怎样。一年内总共评选了国内外几百种茶,对香气、外形几十个因子进行评判,看谁能加入到里面,谁的特性能提得出来,最后选了几十种茶拼配。

  记者:是几十种茶配在一起吗?不会串味吗?

  陈志雄:茶客开玩笑说海堤红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它不再是几十种茶,融合成一种茶,是一种味道,而且各批次是稳定的。

  记者:这么辛苦的过程,您的动力是什么?

  陈志雄:这样说吧,我认为茶师的任务,应该是尽量用最优的精力投入生产合适的好茶,让消费者得到价格合理的应时应季的好茶,就是茶农、茶商、茶客三者都受益。

  【人物名片】

  

陈志雄 国家高级茶师 厦茶第四代茶师厦门市茶叶协(学)会秘书长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