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联手挖掘茶文化 建瓯矮脚乌龙追忆北宋味道
发布时间 2013-06-28 浏览 50859 次
掌控在国外进口商手里,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少茶企经营者说。茶业专家、武夷学院院长杨江帆也认为,建瓯茶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茶企虽不少、效益却不高,这与品牌投入不足、缺乏市场影响力有关。“当地茶企还未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茶资源优势,不能齐力打响建瓯茶品牌,自然不能享受高端茶带来的高附加值。”

  近年来,变化悄然发生。曾参加我省乡镇干部赴台培训的龙毅说,借鉴台湾茶产业发展的经验,东峰镇17家茶企联合成立了东方矮脚乌龙合作社,共同维护品牌,对制茶工艺进行把关等。建瓯百年乌龙茶厂厂长黄美备说,许多茶企也改变以往贴牌生产和卖散装茶为主的状况,通过申请商标、加大品牌投入和参加各种茶王赛等,提升品牌影响力。

  自1999年以来,建瓯每年举行茶王赛评选活动,鼓励茶农、茶企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向市场推广包括北苑贡茶在内的特色品牌。相关部门还积极鼓励企业申请注册使用茶叶商标,如东峰镇成功注册建瓯东峰矮脚乌龙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建溪牌建瓯水仙商标等;尤其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选中,建瓯选送的肉桂、闽北水仙、软枝乌龙等茶叶“过关斩将”,摘得5金11银的佳绩。

  随着茶叶品牌对外影响力逐步扩大,建瓯茶青的收购价逐年提高,今年春季茶青收购价较去年同季高出30%左右,最贵的每公斤卖到160元。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当地产毛茶8694吨,产值达3.5亿元,今年产值有望达4亿元。

  两岸联手挖掘厚重的茶历史和茶文化,成为当地谋划品牌发展的方式之一。

  龙毅介绍,建瓯正在打造集茶叶研究、加工、旅游等为一体的“北苑茶都”,希望建设成为大陆乌龙茶研究基地、茶原料基地、茶叶加工基地、茶叶集散贸易基地和茶文化旅游区。近期正重点开发百年乌龙茶园,并开始寻求台湾农业合作项目,目前已进入招商引资阶段。此外,东峰镇正准备划出1200亩土地,以百年矮脚乌龙茶园为核心,辐射周边4000多亩茶山,串联茶神庙、御焙遗址、摩崖石刻等景点,并在茶山种植紫藤树等,以茶产业带动旅游开发,推动茶业、旅游和文化一体发展。

  科技兴茶也是建瓯发展矮脚乌龙茶品牌的一项内容。为此,当地专门出台关于发展茶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北苑贡茶开发领导小组和北苑贡茶协会。近年来,当地南雅、东游、小桥、东峰等乡镇,先后建立茶叶新品种、新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和开发无公害茶叶生产,仅南雅镇去年新增茶园面积就达1000多亩。当地还大力引进推广制茶新技术,名优茶、精品茶和高效茶比例从过去占总量的30%,提高到现在的70%;制定完成了省地方标准《闽北水仙标准综合体》,使茶叶生产有了科学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杨江帆认为,建溪流域的微域气候和独特制茶工艺,让当地茶叶历来品质优良。建瓯乌龙茶做强做大,应首先融入大武夷山脉茶产业,提高站位,加速产业扩张步伐;其次,乌龙茶应做好定位,当地的矮脚乌龙和建瓯水仙可形成高低搭配,带动市场行销。此外,还应合理规划茶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可以加大从台湾引进适用技术,尽快实现乌龙茶的规模生产,提高总产量。并在现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强茶企间协作,共同打响茶品牌,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乌龙茶产品的多元化,获取高附加值。”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