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茶叶礼赞
发布时间 2013-07-05 浏览 50841 次
其中不少是在剡溪、沃洲山一带写的,足见他对越中茶叶的魂牵梦萦。他在我国茶史上首次提出了“茶道”的概念,比日本人使用这一词早了800余年,堪称中国的茶道始祖,而绍兴也堪称是中国的茶道之源。

  绍兴茶叶,旺于宋代。这时的绍兴平水是影响一方的大集市,不光绍兴当地,嵊县、萧山、东阳等地的茶叶也在此集散。平水一带的日铸茶,首创炒青之法,一度名扬天下,清人金武祥在《粟香之笔》中誉其“开千古饮茶之宗”。这时的诸暨东白山一带,还培育出了石笕茶。明隆庆《诸暨续志》中记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身处如此氛围之中的陆游,更是写了300多首茶诗,占了他全部存诗的三十分之一,成了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他在诗中反复表述的愿望是,继承陆羽,成为茶神。

  绍兴茶叶,延于元明清。刘伯温当年在《出越城至平水记》中,称绍兴南部地区“多美茶”,他到平水时,主人摆出了“茶、瓜、酒、食”,茶被列为第一。当时绍兴产的日铸雪芽,盛行京师,远涉欧美,被称为“绿色珍珠”。

  时至当代,绍兴茶叶更是方兴未艾,蒸蒸日上,还出了当代茶圣吴觉农。而今绍兴茶叶的年产值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珠茶的加工出口量占了全国的五分之四。

  绍兴成为“中国茶叶之乡”,是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绍兴“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会稽山、龙门山、四明山等山脉逶迤其境,古鉴湖、曹娥江、浦阳江蜿流其间。绍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丰富,雨量充沛,温和湿润。这样的地理和气候,为绍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环境,这是大自然对绍兴人情有独钟的恩赐。

  绍兴茶叶的发展,是中国茶叶发展的一个缩影。茶叶历千年而不衰,经百世而益盛,是由茶叶的禀性决定的。

  茶叶善处自然。作为大自然万物中的一员,它总是宽容、厚道、友好地与万物和睦相处,心甘情愿地做自然大家庭中的普通份子,诗情画意地

  生活在这个自然大家庭里面。她不与乔

  木争高低,自信风雨来了由乔木遮挡,雷

  电来了由乔木避让,烈日来了由乔木庇

  护,总是淡定、谦卑地守护在自己的位置

  上。她不与天时争强弱,一年四季郁郁青

  青,始终保持盎然生机,春夏时节勤吐嫩

  芽,秋冬时节开花结果,一派“笑傲江湖”

  的气概。她不与地理争优劣,身处平地,

  则扎根土壤深处,枝叶茂盛;落户山坡,

  则扎根岩缝当中,精神抖擞。

  茶叶善解人意。一个茶字,上面是

  “草”字头,下面是个“木”,中间是个

  “人”,说明她把人放在心中。“本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她充满“灵性”,充满人情味,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人的需要。她助人止渴养生,努力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要,正如日本荣西禅师在其《吃茶养生记》中所说的那样,“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她助人交友联谊,努力满足人们情理上的需要,正如周作人在其《喝茶》中所说的那样,“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她助人修身养性,努力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正如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所说的那样,“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叶善待社会。千百年来,茶叶与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谐思想为核心的茶文化。她成就了平和的社会习俗。“烧茶煮饭”、“茶余饭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人们或代代相传,或梦寐以求,正是这样一种平静、恬适、和谐的生活,成就了清和的社会风气。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创作留下大量优秀的与茶有关的书画、诗词、歌赋、文章,无不洋溢着追求清平、渴望宁静、向往和谐的情感。客人来了,清茶一杯,以示真诚,更是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待客之道。她成就了共和的社会目标。她在启迪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同时,告诫人们自身也要和谐。她的培植生长、炒制加工、冲泡饮用更是蕴含了环环紧扣、友好合作、和谐共处的思想。

  嬿阳普照,茶绿姑娘俏。人乐自然春来早,天姥如此多娇。诗路千年悠悠,茶道底蕴深厚。最是“大佛龙井”,长使身性双秀。

  花香剡溪春意闹,画眉欢笑,松鼠奔跳,黄蜂飞舞嗡嗡叫。忘形自然竞妖娆,佳人如潮。山绿景美,敢说“越乡龙井”妙。

  茶叶,您好!

  (作者系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