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铜胎漆器
发布时间 2013-12-07 浏览 50788 次
比较朴实厚重。

铜胎漆器在汉初有较大的发展。据记载,早在1938年,在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西南地方的汉墓中,就出土了铜胎的漆鼎、漆壶、漆钫、漆甑等。而最精彩的汉代铜胎漆器要数广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铜胎漆筒、铜胎漆盆和彩绘铜胎漆壶。单以彩绘铜胎漆盆为例,高13.5厘米,口径50厘米,内底径44.5厘米,腹有四只衔环铺首。口沿、腹内、外壁均有漆绘。口沿绘的是菱形图案。腹内壁绘龙、鱼和卷云纹图案,腹外壁则绘人物故事画,以铺首为界,分成四组,各自成一画面,画中有奔马、异兽、有束发盘腿而坐的首领人物、手持长予的武士等,表现了人物格斗、侍立、奔走和与猛兽搏斗的场面。很显然,这已不是简单的彩绘,而是带有艺术性的创作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件铜胎漆器均以黑漆为主描绘图案或圈画,并不像大量出土于湖南、湖北楚汉墓中的木胎漆器那样用色红黑相间,绚丽多彩。

最近在台湾高雄一位从事古董收藏的蒋先生看到一件铜胎猫纹漆盂似可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该盂高15厘米,口径27厘米,口缘宽2.5厘米。盂外底与外腹壁均髹以黑漆,口缘和内腹壁及内底先以黑漆作地,再漆绘不同的纹饰,其口沿绘一圈几何形图案,内腹壁上部绘一圈变形的交叉三角形图案,内腹壁下部和内底则在卷云纹的纹饰中相间地描绘了比较醒目的伏猫形象。其猫眼圆睁,髭须张列,四爪潜伏,猫尾长翘,形象和神态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君幸食”猫纹漆盘上所绘的图像基本相同。因此,如果此件铜胎猫纹漆盂不假的话,它应是西汉初年之物,而它的发现,正可给汉初铜胎漆器提供一件可与木胎漆器的彩绘比美的例证,所以特别难得。

有学者曾认为铜胎漆器出现于战国,到汉代才真正流行。这可能有点偏颇。就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有限的几批汉代铜胎漆器都出土于西汉墓中,西汉以降,则多见铜扣漆器而少有的铜胎漆器,这或许也说明,西汉以后,铜胎漆器就走向式微了。这也就是说,铜胎漆器毕竟不是流行物,而只是汉初某些地区,某些贵族之家特别喜用的器具而已。因为我们知道,铜胎漆器的出现主要是两个功用,其一是给颜色比较单调的青铜器加绘彩饰,使其更加华丽艳美。其二则是防止铜器的表面锈蚀,以使其经久耐用。而这两个功用对一般的青铜器使用者来说显然是一种奢侈。众所周知,青铜器的铸造在西汉已经明显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木胎为主的漆器,因此,处于衰落过程中的青铜器铸造业也就不太可能大量生产铜器漆器来流行于世。所以,铜胎漆器也就成了汉代漆器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而倍受漆器收藏家和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