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亭绿|福建名茶
发布时间 2013-12-16 浏览 50971 次
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石亭茶成为侨乡馈赠亲友的礼品,从此,石亭绿闻名海内外。

    南安丰州地处闽南沿海,气候宜人,年均温度21℃左右,最低气温12℃以上,冬而不寒,罕见霜雪,雨量充沛,年均相对湿度78%左右,常受沿海季节风的影响,阴阳相间,日照适当。唐代诗人韩偓咏九日山时的诗句:“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真实地道出了石亭绿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对茶树生长颇为有利。

南安石亭绿采制工艺

    采制早,登市早,是石亭茶的生产特点。每年清明前开园采摘,谷雨前新茶登市,故有“不老亭首春名茶”之说。石亭绿的鲜叶原料采摘标准不同于一般的红、绿茶,又区别于乌龙茶,介于乌龙茶和绿茶之间。即当嫩梢长到即将形成驻芽前,芽头初展呈“鸡舌状”时,采下一芽二叶,采夏秋茶应在芽头初展前采下一芽二叶。要求嫩度匀整一致。按此标准采下的芽叶醚浸出物含量较高,咖啡碱、多酚类、含氮量较低,有利于石亭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精湛的工艺技术是石亭绿品质形成的保证。主要的工艺有轻萎凋、杀青、初揉、复炒、复揉、煇炒、足干等八道工序。

    轻萎凋的目的是蒸发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促使茶多酚轻度氧化,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这一系列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石亭绿香味醇爽的物质基础。

    轻萎凋是将芽叶摊放在竹制的匾上,放在通风的阴凉处,当含水量减少5~8%,叶色失去光泽,叶质转软,发出清香即为适度。

    初揉到复揉是石亭茶做形的关键工序,通过初揉、复炒到复揉,使茶叶边失水边成形,达到条索紧结的目的。通过煇炒达到做色的目的,煇炒时将茶叶紧贴锅面,在锅壁上不断地磨转,直到茶叶呈银灰色,茶香透露,捏之成粉末即可起锅。簸去黄片,筛出粉末,再入锅进行足干,即为石亭绿的半精制品,通过筛、风和低温慢炒,摊凉后匀堆装箱,即为石亭绿的精茶。

    石亭绿系炒青型绿茶,以“三绿三香”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而著称。三绿是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随着采制季节的变化常伴有兰花、绿豆、杏仁三种芳香,真可谓绿翠夺目,茶香扑鼻,令人陶醉。

    1952年石亭绿被农业部定为历史悠久的名茶,1954年石亭绿跟随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万隆会议”,招待亚非各国记者和友人,深受人们的赞赏。

60bf66fax838c41df9792&690.jpg

南安石亭绿 福建名茶 绿茶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