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套印本
发布时间 2013-12-28 浏览 49817 次
刻版分次着色、分次印刷完成的。它对印刷时的工艺要求比单色印刷要严格得多,必须使二次加印时的版框仔细对齐,严密吻合,才能使全书字体排列合乎版式,不致出现错位、重叠等现象。同时,印刷前的分次上色亦要均匀仔细,才不会使字体颜色出现不规则现象。一般来说,两色套印本的正文多用墨色敷印,眉批,评点,注则用红色敷印。

  明代以后,改进一版分色套印法,而采用分版分色套印法。即按颜色分别刻版,每版各着一色的方法来印刷。这避免了一版分色时敷彩的不便,同时也使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技术得以发展应用。

  人类的文明追求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来,又在此套印技术上发明了两种新的印刷方法,即饾版和拱花。饾版,取饾丁之意。饾丁是指几种拼在器皿里供陈设的食品。饾版方法是根据画稿的颜色和同一颜色深浅浓淡的不同,依次设计出相应的版块,然后用透明纸蒙上画稿描摹下来,再反贴在木版上,类似于今天刻印章一样,依所描摹,持刀雕成大大小小的印版。这类印版,多的往往达到几十块。然后,按部就班地套印或迭印,使印出的画稿颜色由浅入深,浓淡有致,酷似原作。这种印刷更复杂,特别是每次套印均要与第一版完全对正,精密吻台,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否则颜色就会重叠混淆,因而对技术的要求更严格。

  拱花是把印纸放在凹凸两块版之间,通过嵌合的办法使纸拱起花纹,或将雕版直接压印在纸上,使纸凸出花纹。这种方法刻印出来的图案颇有立体感。拱花常与饾版一起使用。

  套印方法因工序复杂,技术要求严格,因而每版书籍印数非常有限,不像今大每版可印几万、几十万,且可重复使用。古代许多套印书每版只能印几十部,而在当时,套印书就因其刻印精良,颜色分明,彩图绚丽,形象逼真,而深受人们欢迎,并成为人们争相寻购且不可多得的版本。

  今天,因为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的过程,套印本己成为较稀少的“古董”。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财产,许多都己收归国家图书馆,特别是一些流传较少的套印本早已被国家定为善本。笔者认为,套印本因为工序、技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每一部都是值得藏书爱好者收藏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