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套印本
发布时间 2013-12-28 浏览 49815 次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早已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产,并拥有越来越多的收藏者。除了内容之外,不同版本也是古籍收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套印本是深受藏书者喜欢的一种版本。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籍版本中的一朵奇葩,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套印本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套印的书籍。主要是利用不同颜色以区别书中的不同内容。常见的有两色套印、以及三色、四色和五色套印。

  流传到现在,最早的套印本是元朝顺帝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金刚经注解》,系无闻和尚所作,卷首的《灵芝图》和经注为朱墨两色套印。

  套印术发明前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白纸黑字(个别为蓝或红)的单色印刷。套印术的发明,使书籍不但有阅读的内容,更有一种阅读时赏心悦目的感觉。打开套印本,其颜色分明,各部分内容一目了然。明代文学家兼画家陈继儒将它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称为印刷史上的三变。可见套印技术在印刷史上的地位。

  最初的朱墨两色套印技术是采用一块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