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 2014-01-01 浏览 51105 次
统一、康师傅、王老吉、三得利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

“茶饮料”概念含混不清

茶饮料的天然之风越刮越猛,都喜欢在包装上标注“纯正”、“原叶”、“天然”等字样。比如新近上市的某著名品牌原叶绿茶,以“100%真正茶叶泡制”来吸引人。

“真正的茶饮料是以茶叶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为原料加工而成,保持茶叶应有的风味的液体饮料,其茶多酚含量每千克不低于300毫克,所占比例一般为0.02%至0.4%。”浙江大学茶学系主任、茶饮料研究专家须海荣教授对茶饮料这样界定。

茶饮料市场的鱼龙混杂最主要体现在茶概念的混淆。有关部门对茶饮料的抽查表明,一些打着茶饮料名号的饮品实质上根本不含茶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须海荣教授告诉记者,无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花茶,茶饮料里都应该含有茶多酚。可是,记者走访了市区世纪联华超市和乐购超市等几家大型超市和卖场,在饮料专柜发现,大部分茶饮料都只是含糊地标注含有绿茶或者红茶,没有明确标示具体成分,而标注所含茶多酚含量的茶饮料更是凤毛麟角。在茶饮料的配料表上都找不到“茶多酚”字样。另外有些所谓“茶饮料”实质上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茶”,其包装上也明确标示是添加了金银花、菊花、荷叶、大麦等配料的混合饮料。

那么消费者对这一情况又了解多少呢?“茶饮料含有什么成分?”记者对消费者的现场调查显示,九成消费者对茶饮料的分类以及茶叶成分标准毫无了解。一位正在挑选茶饮料的顾客对记者说:“我更多关注的是茶饮料的口味和保健功能。”很多消费者坦言,对于健康的关注是他们选择茶饮料的原因之一。确实,当下饮料的功能早已从单纯的解渴发展到追求口感甚至保健,茶饮料的推陈出新很好地适应了消费者消费观的变化,低糖、无糖饮料、营养素饮料等多样的选择也为茶饮料留住了更多顾客。

“茶饮料主打原料有提取液、茶粉、茶叶这三种”,茶学专家指出,这三种原料工艺制作过程并无太多差别,营养价值也并无明显区别。判断茶饮料孰优孰劣,仍要看茶多酚的含量多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茶饮料风靡,有些厂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拿茶作秀,生产的茶饮料仅仅是香精、糖精和水的勾兑物,导致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合格,使茶饮料所应具有的降低胆固醇、利尿、解毒等功效削弱或丧失。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