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道”是什么?
下一主题:道家功法:太一静功
五脏六腑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司呼吸,两脏互相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肺气不足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心气不足也会影响肺的司呼吸功能。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关系。在病理上,若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赤、尿痛等症;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而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如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出现胸满、喘咳等症;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秘结;肺气虚弱,推动无力,也可便秘,称为“气虚便秘”。
脾与胃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则可影响胃的受纳和降,可见食少、呕吐、恶心等症;若饮食失节,食滞不化,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运化功能,可见腹胀、泄泻等症。
由此可见,五脏六腑相辅相成,互为依赖,如果某一器官有异样,则会秧及其他器官。养生之道,贵在平衡。
人体气机的运化,同万物一样,也是应天时而运化的,违之必病。例如:肝应春,心应夏,肺应秋,肾应冬,脾应地而化四时,气应天时等。地化气上升合天阳,下降润于万物以为合,这是自然气机的运化。
人应自然气机而生,脾胃纳五谷之气,上升于肺,合肺纳天阳之气,相合为气血精华,而滋养生命。天地运化,阴阳相合,万物即生。如果没有阴阳,就不会有万物。人类目前许多疾病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阴阳运化法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