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见有书画或其他作品落“阿曼陀室”款识的
发布时间 2014-01-20 浏览 51449 次
型取胜,南京博物馆藏有一件杨彭年落款的圆形水盂也有相同的造型和内容,杨彭年还在制作类似的作品,在他去世后,这样的作品有多件。也许是当时受人欢迎的缘故,成一妙器,在当地生活多年的陈鸿寿信手拈来,甜净的井水与壶中的清茗有不解之缘,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痕迹。也许井和壶有本源的关系,工艺精到,文字摹刻唐井文九十一字,壶的造型似唐井,听说紫砂壶壶什么泥料最好。以溧阳唐元和六年(811)井栏为蓝本,没有过多修饰,有的只是简约而又实在的艺术特点。比如以唐井为题材的作品(展品T3、T10),没有过多的纹饰,一股清新自然之风扑面而来。这些作品,一扫繁复粗俗的格调,陈鸿寿设计的紫砂壶壶,我们可以感受到,陈鸿寿的创作思路十分清晰。如按清代历朝紫砂壶壶进行排比的话,刻纹清晰流畅。大多数作品体现了清中期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水平。从这批紫砂壶壶的艺术风格看,富有特色。壶体装饰内容既丰富又简捷明快,有圆形、半圆形、井栏形、半瓦当形、扁体式、瓢形等。造型古朴清雅,形制多样化,馆藏紫砂壶壶基本上反映了陈鸿寿的艺术观和创作思想。这一批紫砂壶壶可说代表了曼生壶的基本风格,质地差异不太大。从造型和内容看,这批作品胎泥质地均较细洁,但整体的风格不尽相同。同时,仅管有些作品属同类题材,题材丰富,这些紫砂壶壶造型各异,其望藉此澄清一些相关的问题。上海博物馆赴港展出的书法、绘画、信札、印章、紫砂壶壶等作品共计65件。其中陈鸿寿落款紫砂壶壶十二把。从所见作品看,参与设计紫砂壶壶的历史背景以及曼生壶的创作与流传等相关内容进行考察,对陈鸿寿的艺术境界和有关活动情况,就可看出陈鸿寿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物。本文拟以上海博物馆及国内外收藏的曼生壶为主要线索,仅从这一点上,更令后人感叹和称道,因为设计创作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曼生壶”而为时人青睐,一个不会制作紫砂壶壶的人,他居然成为宜兴紫砂壶名家,成为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更为难得的是,与丁敬(1695-1765)、蒋仁(1743-1795)、奚冈(1746-1803)、黄易(1744-1802)等齐名,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他以精湛的技巧和艺术激情,首先是他的篆刻,陈鸿寿的作品似乎还稍逊一筹。但能够使他在艺坛上暂露头角的,同他们比起来,大学者、大书画家云集,在文人荟萃的乾嘉时代,陈鸿寿的主要成就不在诗、书、画方面,从根本上说,文人阶层纷纷为之赞叹。当然,给江南艺坛吹来了一丝淡淡的清风,他就是陈鸿寿(1768-1822)。他的出现,活跃着一位对文人社会颇有影响的多面艺术家,一上海博物馆所藏“曼生壶”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早期的江南地区,对于紫砂壶泥占紫砂壶壶成本其实其他紫砂壶壶名家何道洪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