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列均是按照古籍的印刷工艺划分的版本类别。在古籍收藏中,还有按出版时间划分的版本类别。这种划分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乾隆六十年(1721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
宋元古籍早在古代就是收藏家追逐的焦点,价格不菲,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元古籍屡展出现在国内拍场,价格也节节攀升。目前在国内拍卖会上,一般的宋版书单册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若为名家精刻,则起码20万元以上。正因为宋元版古籍存世稀少,且多数已入蒇国内外的博物馆,一般的收藏者很难染指。因此,近年国内藏家退而求其次,将收藏的注意力转向明版书,国内稍具规模的古籍拍卖,都以明版书为主打。
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升值潜力巨大。明代中叶及明末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在古籍拍卖中,并不是所有的线装书都能拍出好价格。常见的传统古籍,特别是年代稍近的清版书,由于存世量大,近年来单册的价格仅几百元。它们当中,经类、史类图书是古籍中的大路货,而一些子类、集类图书受藏家欢迎和关注的程度要低一些。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
相对于传统古籍而言,历朝历代的禁毁之书、内容稀奇古怪的冷僻之书十分罕见。1996年起,嘉德公司陆续推出了一批禁书,清末的一册《推背图》以2.2万元成交,禁书《野叟曝言》也拍出4.18万元高价。
另外,收藏界有“—经品题,身价百倍”的说法,也就是说古籍一经名人名家批校,就附加上了一般古籍没有的学术资料性和证史性。因此,收藏界一直把经过名家批校、题跋、评论的古籍列为“善本”,这类古籍在拍卖时往往比同版同类的古籍价值高出许多。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
近年来,在拍卖会上,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名人尺牍拍卖是由嘉德公司1994年开创,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综观古籍收藏,说到底还是艺术品收藏的“物以稀为贵,艺以精为珍”这一金科玉律在发挥作用。收藏者在投资古籍收藏时,不仅要仔细辨别真伪,更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对于初入门者,应尽量从明清以后的古籍入手。而同一时期的古籍中,要本着“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仔细筛选。只要牢牢把握住“真、精、稀”三字箴言,结合本地古籍收藏的实际情况,选准投资方向,把握住行情走势,谨慎操作,就一定能在古籍收藏投资中有所收获。